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4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山东省药乡林场日本落叶松间伐人工林进行标准地调查,揭示了日本落叶松间伐林的胸径,树高和材径生长变化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初工1500~1800株/hm^2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本区首次间伐的开始期为林龄12-13年,首次间伐采用中,强度间伐效果最佳,第二次间伐的间隔期为5-6年,二次间伐宜采用间伐强度小的间伐。  相似文献   
3.
浅谈森林与火的关系董金伟,刘成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森林防火工作认识的提高,使森林防火工作由单纯的“防火”进而拓展为“防火”与“用火”相结合的时期。要掌握并应用好森林防火的理论和技术,就必须明确森林与火的关系。认识森林与火的关系,首先要认识火这个生态...  相似文献   
4.
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从泰安和郯城共5050株银杏雄株中筛选出的26个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单株具有花期长、花粉量大及花粉生活力强等特点。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期逐渐延长,但小孢子叶球数/短枝下降。每米长枝上的短枝数最高达45个。短枝长与小孢子叶球数/短枝呈极呈著的正相关。3年生枝段短枝开花率最高,达96%。每个短枝上小孢子叶球数最高达645个,每个小孢子叶球最多含花药58个,每个花药含有花粉粒最高达23×104个,平均每个小孢子叶球含花粉粒达65×104个。14#单株出粉率达683%。一株45年生雄株可产花粉165g。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2%。授粉后座果率90%,有胚率91%。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林修枝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落叶松修枝林分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为1650~2000株/hm。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本区修枝开始期为林龄9年,宜采用3次修枝,第1次修枝强度为23.9%~31.0%,第2次为29.3%~36.5%,第3次为45.1%~46.9%,其间隔年限分剐为5~7年和6~7年。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新型测高器(专利号91225979.5)的测高试验表明,该种新型测高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测高精度等同于勃鲁莱测高器,平均测高速率是勃鲁莱测高器的2.37倍。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林生长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药乡林场不同立地条件日本落叶松林分的调查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在本区生长发育良好,在阴坡或半阴坡海拔650~780m的中、下坡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勘查木材产量时,漏测树木是误差的一个来源。当进行点抽样时,漏测树木会导致材积的估计值偏低(Wiant等,1984年)。这些错误也可能发生在固定面积的样地中。在估测一块林地上总的木材价值时,最后误差的大小如何?当进行样地或点抽样时,如何比较这些由漏测树所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理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彭菖志,董金伟近几年,大量的现代科技被引入林业生产中,其中物理技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电离辐射、激光技术、红外遥感技术和光电技术等,在林木生境的检测、分析、控制,林木果树品种选育、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林产品品质分析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森林经营思想和技术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对森林的永续利用思想、多效益利用思想、恒续林经营思想、近自然经营思想、多功能经营思想、可持续经营经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各种森林经营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关注的重点。同时指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概念已被广泛的接受,成为当今世界森林经营的主体思想。本文还介绍的法正林经营技术、近自然林经营技术、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和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以期对开展我国森林经营提供借鉴,为国家实施森林经营工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