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育种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x)属温带喜冷湿气候的阳性树种。由于该树种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广、成林速度快、抗落针病、抗溃疡病、木材用途广泛,而被世界各地广为引种,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施肥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1(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0cm(B1)、15cm(B2)、30cm(B3)、45cm(B4) 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豆及玉米-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滇东南喀斯特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质量,以期为石漠化治理和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建水县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基于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利用全量及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密度除外);车桑子灌木林有机碳、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措施;云南松针叶林总孔隙度及速效钾含量低于其他恢复措施。(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最小数据集适合作为喀斯特区最小数据集提取方法;最小数据集由有机碳、全氮、氨态氮、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全镁组成。(3)5种恢复措施土壤质量排序为:马尾松针叶林>车桑子灌木林>天然次生林>直杆蓝桉阔叶林>云南松针叶林。[结论]喀斯特区进行人工林恢复时可优先选择马尾松针叶林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4.
付凯  董茜 《森林工程》1999,15(4):49-50
本文阐述了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低效利用,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氮肥的投入量, 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 本研究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施氮量和施肥距离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两年田间试验, 探讨了减氮36% (RN36%)、减氮18% (RN18%)和习惯施氮(CN) 3种施氮水平和距离窄行玉米0 cm (D1)、15 cm (D2)、30 cm (D3)、45 cm (D4) 4种施肥距离对作物产量和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习惯施氮相比, 减氮18%处理的玉米花后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了22.65%、18.75%和15.90%, 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提高了9.79%和10.76%; 玉米、大豆产量及系统周年产量提高了4.95%、7.07%和5.35%; 各施肥距离间, 以距离窄行玉米15~30 cm的施肥效果最佳。减氮18%时, D2处理下玉米的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穗粒数及百粒重比玉米常规穴施(D1)处理分别提高了10.32%、10.92%、9.08%和4.75%; 玉米、大豆产量和系统总产最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 减氮18%和距离窄行玉米15~30 cm施肥有利于增加玉米花后干物质的积累, 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 增大灌浆速率, 增加百粒重和穗粒数, 提高玉米产量和大豆产量, 以实现系统周年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杂木林、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转化酶、淀粉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不同群落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蒙古栎林的土壤转化酶、淀粉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胡桃楸林最低,但胡桃楸林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最大.4种酶活性在不同群落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可能与植被类型、凋落物的多样性或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董茜  齐一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54-22456
以抚顺大酒店为例,介绍这一宝贵建筑遗产的变迁及拆除,并通过国内外关于建筑遗产保护措施及相关政策的对比,提出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政策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植物护坡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区域综合特征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及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总干渠沿线的主要防护目的 ,按照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 38种 ,建立了 5种系列 4 1种植物护坡模式 ,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立地类型上。同时 ,提出了相应的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9.
银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结合银川古城的现状,保护银川古城、道路格局以及历史建筑,在充分保障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协调进行的基础上,突出其西夏古都特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女贞子超临界CO2萃取物给40只,18~22 g昆明小鼠以11、13、15 g·kg-1剂量一次灌胃,连续观察7 d,未发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女贞子超临界CO2萃取物以0.75、2.25、3.75 g·kg-1剂量给Wistar大鼠连续饲喂30d.结果表明,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均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