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以卢青林为代表的7户农民,联户承包了高丽沟小流域。这7户农民共有39口人,其中男劳动力12人,女劳动力7人,分有口粮田42亩,牛、马9头,车6辆,1985年人均收入266元。因有剩余劳动力,故有条件承包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高丽沟小流域总面积为5409亩,其中天然次生林3314亩,人工落叶松林521亩,人工幼林104亩,荒山宜林地938亩,规划果园120  相似文献   
2.
光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没有光照植物就无法生活。本文是对三个不同的红松人工林林型的光照条件,红松生长与光的关系及光能利用率的初步探讨,以便为创建最佳的红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山地苗圃和平地苗圃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分析,探讨山地育苗成功的科学依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本溪县草河口镇的两处山地  相似文献   
4.
林、药间作生态系统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人工的林、药复合生态系统,是属于森林经营的范畴,但它不是狭义的森林抚育间伐、主伐更新等单纯对森林乔木的经营管理。而是建立在空间上多层次结构,时间上配置有序的,以便充分利用林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育起来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1—10年间每公顷年蓄积净生长量为2.90m~3,生物量年净生长量为4.1t,年投资为35.26元。比同龄人工红松纯林蓄积量高3倍,生物量净生长量高0.7倍,投资额降低63.1%。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光能,调节温度,贮水能力强,林下土壤疏松,肥沃,容重小,通气透水性强,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松幼年时期对光照条件要求的可塑性,对低产次生阔叶林择伐改造更新红松,以便人工诱导成针阔混交林,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保证红松造林成功等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1982年对低产次生阔叶林择伐与皆伐改造更新的红松幼林气象效应及其幼树生长进行了初步观测,整理如下。一、观测场地与方法 (一) 观测场地。在桓仁县八里甸子公社大南沟大队(北纬41°13′,东经124°51′)尹家大坡的9年生红松幼林内,该林地地势平坦,西坡5~10°,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层深20~40cm,原以怀槐和杨桦、为主的低产次生阔叶林,1973年  相似文献   
7.
为了不断提高育苗生产水平,逐步向优质、高产、低成本方向发展,正确确定播种量是育苗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播种量大小将直接影响苗木产量、质量和成本。为了保证单位面积的产苗量和苗木质量,正确确定播种量,做到合理用种。我们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红松人工林对自然降水的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的测定,来探讨红松人工林对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作用的初步报告。一、林分概况及观测方法1、林分概况  相似文献   
9.
红松种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鼠害给红松种子的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有必要采用人工防治措施。通过实践观察,掌握了红松果实鼠害的主要种类和其生活习性,提出采用捕鼠笼防治红松果实鼠害的方法,成本低、效果好、保护生态环境,也适用于播种造林、天然更新、人工幼林及山地苗圃育苗等鼠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通过对10年生的人工阔叶红松林和红松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水热状况的观测研究,试图了解不同林型对土壤条件的影响,以便为选择最佳的营林措施,保持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提供有益的科学数据。一、观测地点和研究方法1.观测地点研究的林分位于桓仁县八里甸子乡大南沟村(北纬41°13',东经124°51')尹家大坡的10年生红松林内。该林地地势平坦,坡度5-10度,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土壤深为20-40厘米。原为以杨桦为主的低产阔叶次生林,1973年冬进行改造作业,翌春造林,作业面积230亩。作业方式有两种,一是择伐改造,每亩保留胸径8厘米左右的有前途的中小径木20株左右,在其林冠下造红松,诱导成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