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2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留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丹凤县流岭林场的标准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测树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保留密度和不同坡向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密度的变化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对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在阳坡,当保留密度为2 800~6 300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36~0.28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1 24~0.000 62 m3;在阴坡,当保留密度为1 125~5 306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4~0.33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3 6~0.000 98 m3,呈现出随保留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教育奠基,科技兴陕”的战略决策,探索林业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子,我校自1988年以来,坚持在凤县山区开展以建立生态经济型林业体系为目标,以综合技术开发与推广为内容的林科教三结合基地建设工作。通过11年的实践创立了两个模式,即“河谷粮油、丘陵果药、浅山牧菌、深山林木”的产业开发模式与“林科教结合,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集水技术走"雨养农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翼翔 《水土保持研究》2002,9(4):106-108,112
水分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雨水资源则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因而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有限雨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将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和传统的集水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全拦降水,就地入渗,高效利用”天然降水入手,改革耕作制度,实行覆盖技术,减少地面蒸发,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有效的“雨养农业”的新路子,这既是保证当地居民食物供应的需要,也是为西部大开发奠定稳固的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工作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花椒产量低下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造树形,加强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的综合运用,控制椒树主枝、徒长枝的生长,增加侧枝及结果枝组数量,使得9a生及13a生椒园的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7%和174%,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今天,人类正在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的危机,而这些危机都与森林发生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寻求最优化选择方面,农业上创造了“生态农业”的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林业工作者借鉴“生态农业”的理论,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林业”的设想。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一定的进展。由于生态林业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认识各不相同,故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列举几点: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林业是指根据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创造最佳环境的林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秦岭山区飞播油松纯林和油松、槲栎混交林下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纯林和混交林都有富积养分的效应,但两者对养分的影响是不同的,混交林在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影响上优于纯林,相反纯林对土壤磷素的影响较大。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与纯林下各养分含量的相对差值分别为89.9%、42.9%、128.1%、7.3%、-44.7%。由于混交林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所以混交林比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帝陵轩辕庙对古柏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结合黄帝陵文化内涵,在黄帝陵绿化规划总体思考的前提下,从园路、排水、绿化和喷灌4方面系统改造着手,探索富含文化意蕴的寺庙环境绿化改造建设的有效途径,既为古柏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又为游人提供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  相似文献   
9.
泥河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对象 ,通过不同时期土壤样品的分析以及径流小区资料的统计 ,得出该流域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分水岭到沟缘 ,土壤肥力呈衰减趋势 ,沟谷地向沟床呈增大的变化趋势 ,其主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因此 ,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覆膜套种等是保护与恢复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农学中的生理生态学思想陕西省林业学校莫翼翔,杨淑慎,朱新拴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理生态学知识。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古为今用”,现将分散于古籍中的生理生态学知识加以整理,写成本文。一、植物与立地条件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