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麦吊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遗传保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然分布状况选择6个不同区域采集到90个样本,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显示,6个麦吊云杉天然群体可划分为高、中、低海拔3个亚群.群组1 (POP1)主要为太平沟(TPG)和甲勿池(JWC)群体,属于低海拔亚群;群组2(POP2)主要为七寨沟(QZG)和亚隆沟(YLG)群体,属于中等海拔亚群;群组3(POP3)主要为神仙池(SXC)和贡岗岭(GGL)群体,属于高海拔亚群.SXC群体处于POP2和POP3亚群之间,与这两个亚群的遗传交流相对较为广泛.6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均较低,表现出低水平的遗传分化.6个群体的多态信息(PIC)值均在0.900以上,说明6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多态性.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分别在0.232~0.244和0.190~0.199之间,各群体间无明显差异,表明麦吊云杉天然群体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九寨沟麦吊云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相关性不明显.遗传多样性自JWC向GGL沿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麦吊云杉遗传保育提供依据,在进行种质资源保存时应尽量选择较低海拔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九寨沟县干旱河谷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干旱河谷区气候、植被、土壤、造林现状与成效影响因素,从区域的生态特点出发,遵循自然规律,总结干旱河谷区造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扼要归纳了干旱河谷区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地揭示油麦吊云杉天然种群种实表型性状间的变异差异性,为油麦吊云杉的种质资源收集、遗传保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种群13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种群间和种群内表型多样性以及表型性状间变异的相关性。【结果】①通过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在种群间,种实性状的平均变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神木垒(20.02%)正干沟(19.20%)油房沟(19.16%)大川(13.70%),神木垒种群变异程度最大,正干沟和油房沟种群间差异性较小,大川种群变异程度最小。种群内,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19.50%)球果(15.86%)种鳞(15.26%)种翅(13.60%),针叶性状变异最明显,球果和种鳞的变异较小,种翅性状变异程度最小。②从相关性分析中表明,种实表型性状种鳞长、种翅宽、球果宽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种群内变异起重要作用;其中,种群内多样性变化程度高于种群间,是主要变异。③根据聚类分析,4个种群的13个表型性状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油房沟与神木垒,种群的球果质量较大,针叶饱满厚实,均值较高,种鳞、种翅呈短窄型;第二类为大川,球果呈狭长扁短型,种鳞、种翅较大、针叶呈短窄型;第三类为正干沟,种鳞、种翅变化不稳定,球果质量最小,且分布海拔为最高。【结论】油麦吊云杉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勿角关键廊道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块栖息地北部东西两个区域的联系纽带,即S205线(九环公路东线)穿越黄土梁所分隔的东西两个区域,涉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0个,有大熊猫236只。本文针对黄土梁隧道工程对该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得出结论是:现行的S205线及黄土梁隧道工程在建设期将对黄土梁走廊带带来阻隔效应、造成栖息地的孤岛化以及人为干扰加剧等负面影响。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可使原处于分隔状态的黄土梁段公路两侧的大熊猫栖息地真正连成一片,在黄土梁隧道中轴线地表投射线区域形成一个大熊猫弱度干扰的可通过区,可能从根源上消除目前黄土梁区域影响大熊猫交流与扩散的因素,有利于大熊猫关键廊道功能的发挥,促进大熊猫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
热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热逆境对植物的影响日趋显著。从热胁迫对植物生长、细胞膜结构、抗氧化物质、渗透调节、热激蛋白、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林木抗热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区域之一,该区域植被恢复尤为因难。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多年造林试验,岷江柏、侧柏造林成效较好,刺槐造林成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希蒙得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16个月生希蒙得木实生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物量分配。7个希蒙得木种源参加试验,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7个水分梯度。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7个种源的希蒙得木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6.40%,37.22%,30.26%,20.11%,27.22%,30.41%,34.17%;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地下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变幅为1.64%,2.00%,2.31%,2.15%,1.85%,2.67%,2.14%;根冠比分别是对照的110.68%,147.54%,171.96%,152.36%,152.29%,226.11%,152.7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