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园艺   12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二九 李建义 我国近代菌物学家。一生颇为坎坷。生前长期在西北工作。早期曾留苏学习 ,生前有兴趣于黑盘孢目和一些半知菌类的研究 ,曾到全国山地采集标本和搜集第一手资料。西北地区 ,在抗战时期 ,就有很多植物和菌物学者在那里做开拓研究和教学 ,如辛澍帜 ,王云章 ,黄逢源等均对该地的区系工作有所贡献。李从七三年即计划开展该项工作 ,但因某种问题 ,工作困难 ,很不顺心 ,时常晋京上访 ,有时仅落脚于地下室的简陋住处 ,颇近潦倒。幸其同行张天宇君 ,在此领域中 ,堪称后起之秀 ,使该类真菌的研究有了新的局面。  一三零 克劳狄一世…  相似文献   
3.
臧穆 《中国食用菌》2003,22(1):22-22
一二三 应建淅 我国当代女真菌分类学学家。深得王鸣歧 ,邓叔群二公的提携 ,对我国担子菌类的研究颇有建树。对我国的红菇科 (Russulaceae) ,松塔牛肝菌科(Strobilomycetaceae) ,牛肝菌科 (Boletaceae)和地下菌类的研究均有不少可贵的论著 ,均为研究我国真菌学的重要文献。她治学谨严 ,乐于助人 ,为人耿介 ,不隐晦自己的观点。有理必争。有人开她的顽笑说 :“老应恰如”Rosa ,既有芬香 ,又有劣刺”。可谓棘 ,兰与共也。一二四 朝比奈泰彦 (YasuhikoAsahi na 1 881 - 1 975) …  相似文献   
4.
一一五 吴声华 我国台湾现代菌物学家。九十年代初在赫尔什基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台中 ,国立科学博物馆研究员。多年致力于海峡两岸的真菌分类 ,地理和菌物相 (Mycoflora)的研究 ,对革菌科和多孔菌科尤有专深的论著问世 ,广被国内外同行所关注。其对海峡两岸的学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遗传学家,与我国的陈子英先生均为摩尔根的弟子,且在其实验室长期工作过。遗传学的基因遗传学论,五十年代曾被误认为是唯心观点,当时大学讲授的遗传学,是以米丘林学说为准。  相似文献   
6.
二〇八李先闻中国第一代植物遗传学家。祖籍山东,生于四川。在1926年于Wisconsin大学跟Dr.Shar研究细胞学,回国后得到秉志老先生的提携,秉志先生是清末的举人,也是康大的同学。对其鼓励很大,后来他对中孢菌Neurospora的兴趣也  相似文献   
7.
臧穆 《中国食用菌》2006,25(4):17-17
一六四 Peter R.Day.美国近代真菌学家。他注意以毒攻毒的研究.对一些病原菌.如黑粉菌属Ustilago.栗碳疽菌属Endothia均是致禾本科和壳斗科植物的病原菌.其危害的程度非常严重.但分离出相应的病毒和菌质体(Plasraids).接种到植物感病处.可以对病有抑止作用。这对一个以险攻险的思路。韩信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战术,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起而回生。这也是一个科学规律。对治病。对入药.对战争的站术运用.以险克险.  相似文献   
8.
一七四.D·L.Hawksworth当代菌物学家。初在英国工作,退休后客居西班牙。这是一位菌物学的多产作家,其知识面极广,渊博层深,对多种菌类均有深入的认识,且著作等身。他多次访华,进行学术交流,九十年代在北京中科院微生物所进行合作研究,一天演讲八小时,嗓音尽哑,但面无倦容。2001年,访问昆明,顺访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仅用半天时间查阅真菌型地衣标本,在两个月以后,发表了中国的真菌型地衣一文,增添了我国不少的新记录,其工作效率之快,知识面之渊博,令人折服。他任我国《菌物学报》的外籍主编和《Mycotaxon》的书评专栏编辑…  相似文献   
9.
七七方中达近代我国植物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曾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农大教授。今年喜渡八四高寿,仍致力于农业微生物的研究和高级研究和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1957年他编著的《植病研究方法》迄今仍是一本好书,对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与银耳生长的香灰菌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穆 《中国食用菌》1999,18(2):43-44
银耳TremelafusiformisBerk.在我国的民间栽培早于1832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川通江涪阳鄢家沟银耳碑记有:“前黑色,丙申(1896年)俱白”注意了银耳菌体中有黑色菌丝。杨新美1941年用芽孢悬液繁殖,陈梅朋1959年用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