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黑河流域蓝绿水在典型年份的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绿水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蓝绿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评价方面,在流域尺度上考虑气候因素的蓝绿水时空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内流河地区的黑河流域,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降水距平指数(M)2个指标确定典型年份,并分析不同典型年份(干旱年、湿润年、平水年)的流域蓝绿水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的蓝水与绿水的合计深度从降雨量较高的上游到降雨量较低的下游呈现递减趋势;2)蓝绿水总量在湿润年份(1998年,252.72亿m3)明显大于干旱年份(1978年,167.73亿m3);3)绿水系数,即蒸散发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在干旱年份(90.30%)明显高于湿润年份(85.41%)。同时,降水较低的年份(干旱年份)或地区(下游)绿水占水资源的比例明显高于降水较高的年份(湿润年份)或地区(上游)。黑河流域的典型年份蓝绿水数量与时空差异特征的分析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蓝绿水演变及加强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蓝绿水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蓝绿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评价方面,在流域尺度上考虑气候因素的蓝绿水时 空差异研究甚少。 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内流河地区的黑河流域,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 SPI) 和降水距平指数 (M) 2 个指标确定典型年份,并分析不同典型年份(干旱年、湿润年、平水年)的流域蓝绿水时空差异特征。 结果表 明:1)黑河流域的蓝水与绿水的合计深度从降雨量较高的上游到降雨量较低的下游呈现递减趋势;2) 蓝绿水总量 在湿润年份(1998 年,252. 72 亿 m3 )明显大于干旱年份(1978 年,167.73 亿 m3 );3)绿水系数,即蒸散发占水资源总 量的比例,在干旱年份(90.30% )明显高于湿润年份(85.41% )。 同时,降水较低的年份(干旱年份) 或地区( 下游) 绿水占水资源的比例明显高于降水较高的年份(湿润年份)或地区( 上游)。 黑河流域的典型年份蓝绿水数量与时 空差异特征的分析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蓝绿水演变及加强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红豆杉扦插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摸清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在生长和光合特性方面的特性和差异,在田间条件下,以2年苗龄的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生理日变化,同时对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树形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实生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光合生理指标都基本优于扦插苗。实生苗的冠幅和生物量较扦插苗优势明显,实生苗净光合速率(Pn)总体高于扦插苗。实生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午休"现象,扦插苗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同时,实生苗对光环境和水分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扦插苗。实生苗在光补偿点和近光饱和点之间存在的光能利用区间大于扦插苗,实生苗的Pn和WUE的日积分值都大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4.
松辽流域片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整个松辽流域片区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SPSS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气候数据。结果表明,松辽流域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显著。土地类型占地面积为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变化面积为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1990—2000年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相互转化明显,建设用地迅速扩张。乔木林、高覆盖草地分别减少了1.26万、1.74万km2,旱地增加了2.25万km2。松辽流域片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本研究从流域片区尺度上为松辽流域片区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2年生云南红豆杉置于用滤光膜营造白光、黄光、红光和蓝光4种光环境中栽培1 a。栽培期间,测定光合作用,试验期末取样测定植株大小、枝叶特性、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等,以揭示不同光质对云南红豆杉形态、光合作用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能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光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抑制叶生长,增加第一级枝枝条总数,促进株高生长,提高茎和植株生物量;黄光使Pmax、AQY降低、使LCP和LSP提高,抑制叶生长,提高茎、叶和植株总生物量;蓝光降低Pmax、AQY,提高LSP、LCP、Rd,抑制叶和地径的生长,促进高的生长。不同光质处理下,根、茎、叶中紫杉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对叶中巴卡亭Ⅲ,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7-差向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红光显著抑制叶中巴卡亭Ⅲ合成和积累,提高根中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黄光显著提高了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蓝光显著提高根中紫杉醇的含量,但降低叶中巴卡亭Ⅲ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揭示韩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状况,为韩江流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采用转移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概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其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建设用地增加1301.61 km2,耕地减少1013.89 km2,是韩江流域变化最显著的2种土地类型,两者相互转化,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流域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地区;两大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2000—2019年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为“较不安全级—不安全级—较不安全级”,土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后逐渐改善的过程。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态势,需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来缓解土地生态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