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1.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2.
冰雪灾害后的粤北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冰雪灾害后粤北地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初步调查,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寡毛纲蚯蚓为主,各样地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表聚性特点,3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DG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均匀度指数(E)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C)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采样深度对大型土壤动物生态指数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均为显著(P<0.01).凋落物现存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标本馆标本信息确实、损坏严重等问题,保护区于2015年11月开展了维管植物标本数字化工作,共整理数字化腊叶标本10375份,隶属196科662属1459种.统计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濒危植物(包含极危CR、濒危EN、近危NT、易危VU)27科35属42种(281份标本),特有种87科150属232种(1723份标本);保护区维管植物标本主要采集于两个时期,分别是1982—1983年和1988—1991年,共获得标本10323份(99.50%),隶属于196科660属1451种;标本采集主要集中在6月(占总数的15.38%)、7月(17.00%)、9月(35.37%)和12月(13.44%),而1月(0.09%)、2月(0.13%)、8月(0.12%)和11月(0.33%)采集标本数量均小于维管植物标本总数的1%.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注重已有的标本采集空缺,重点关注标本采集数量较少的种类,采集较少的季节,将标本采集工作常态化,为植物种质保存和合理开发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观赏植物124科254属399种,其中蕨类31科47属68种,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88科201属324种。文章分析了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经济用途,并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猴欢喜等5种优良野生观赏植物观赏特性和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猴欢喜、绒果梭罗、香港四照花、山桐子和野鸦椿5种优良野生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其资源分布,并对其进行苗木培育试验,总结了各树种的育苗技术,为其在广州地区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初步调查鉴定,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63科351属505种,分属种子植物447种,蕨类植物17种,苔藓植物9种,菌类32种。丰富的药用植物具有无法估计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保护、开发并引导当地群众合理利用区内的药用植物资源,既可满足医学上治病救人的需要,又可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区和社区共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