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植物志》九卷一分册(禾本科-竹亚科)编后记耿伯介,王正平(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市210093)《中国植物志》九卷一分册即将问世了。这是有29人参加工作,耗时16年《1974—1991),始克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计700余页,含图版215...  相似文献   
2.
亚东细柄茅(新拟)为多年生草本;秆丛生,1-2节,直立,高15cm;叶稍长于节间,稍粗糙;叶舌披针形,厚膜质,分蘖叶片长约4mm,秆生叶者长(5)6-10  相似文献   
3.
镰序竹属竹类植物在我国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系笔者发表在本刊第2卷第1期15~18页(1983)上的一新属。当时只列出4种,其分布亦局限在喜马拉雅山区,即东起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向西可延至尼泊尔王国。在我国境内,笔者原先估计只在西藏的南部可能有之,但经近年来的研究,已知在我国台湾、贵州、以及四川南部均各有此属的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4.
前言竹类植物虽多为木本,但亦有少数草本或近于呈草本习性的种类,一般称为草本竹型禾草(herbaceous bambusoides grasses,此间简称为“(竹禾)类”),经新近从其形态与解剖上的研究(Calderón et Soderstrom,1973),认为它们亦应列入竹亚科之中。自1788年11月瑞典人A.J.Retzius发表箣竹属的先驱属名Bambos以来,已将有200年,世界各国学者所发表过的竹亚科之属名,迄今已在120属  相似文献   
5.
我国竹类植物至为丰富,除古籍戴凯之著竹谱,僧赞宁撰笋谱、李(?)编著竹谱详录等等之外,在本世纪30年代起始有我国学者对它们进行科学研究。已故耿以礼教授(1897—1975)于1936年发表有箬竹、苦竹等浙江产竹类新种为其嚆矢。以后还有其他新种陆续发表。殆至1940年他发表了八月竹Oreocalamus 和短穗竹 Brachystachyum 两新属,是为国人最早发表的竹属。在  相似文献   
6.
试论竹类植物营养体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为竹类植物不易开花,且无花种甚多,故加强营养体分类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竹类本身的营养体与生殖体是统一的。由于各器官进化的不平衡性,以导致同一生物体内某些器官已相当进化,但某些器官仍然比较原始,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营养体的外部形态,也表现在内部解剖形态上,形成生物体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就为分类与鉴别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也存在有利条件。以营养体外部形态鉴别竹属,有些属是可以鉴别的,但有些属却很难,如果综合利用解剖形态、习性与外部形态特征,将是有利得多。本文探讨了竹子营养体分类的依据,并根据这些依据编制了一个新的营养体分属检索表,以供各地试用,并有待以后补充修正关键词竹类;营养体特征;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产高山竹类命名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高山竹类命名上的问题,尤其是对Sinarun-dinaria Nakai(1935)这一属名能否成立或承认的争议给以澄清。我国的高山竹类种系繁多,计可包括在数属之内,其中尤以筱竹、箭竹、玉山竹三个属的种类为主要成份。1935年日本中井博士发表了Sinarundinaria属,系以我国西部高山区所产的两种竹类作为建立此属的依据。它们原先都是作为北美箭竹属ArundinariaMichaux(1803)的种类,即A.nitida Mitford和A.murielaeGamble,他在发表时业已选定前一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惜乎当时此二种均处于尚未开花的营养体时期,所以中井虽用拉丁文写下了Sinarundinaria和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1925)及北美箭竹属相比较的特征集要与其新属的特征描述,但这两者均是仅限于营养体部分而缺少生殖相方面的任何内容。就此点而论,这是历来植物界发表高等植物之新属极为异常而罕见的现象。因此本文作者认为Sinarundinaria乃是一个应予废弃或要加以否定的属名。更何况后来已知道了上述两种竹类之花部构造,也查明了它们的地下茎情况,其模式种A.nitida现已更名为Fargesia nitida(Mitf.)Kengf.ex T.P.Yi,另一种亦改称Fargesia murielae(Gamble)T.P.Yi,故Sinarundinaria乃是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1893)之一异名。  相似文献   
8.
世界竹亚科各属的考订(之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Ⅲ.竹亚科各属的考订(续) B.(竹禾)类之部 (竹禾)类是草本竹型禾草(herbaceons bambusoid grasses)的总称。它们在外貌上大都与普通禾草并无显著差异,但其植物体在微观方面(例如叶片内部的解剖结构、叶片表皮细胞和硅质细胞的形态、微毛细胞、气孔两侧的副卫细胞、胚的类型以及幼苗等)则是与竹类相同,而和一般禾草迥然有别的。它  相似文献   
9.
世界竹亚科各属的考订(之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Ⅲ.竹亚科各属的考订(续) A.竹类之部(续) 31.德卡竹属 Decaryochloa A. Camus, Bull. Soc. Bot. France 93:242. 1946.——本属自发表以来迄今只知有1种:D. diadelpha A. Camus, 1. c. 244.是即属的模式种。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模式标本采自该岛Domaine的东部和中部,Decary 18405号,现藏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室。本属竹类的性状与特征,还有待查考原著作,其模式种名有“二体雄蕊”的命名。  相似文献   
10.
世界竹亚科各属的考订(之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Ⅲ.竹亚科各属的考订(续) A.竹类之部(续) 51.大节竹属异名:鹤膝竹属(误用) Indosasa McClure,Sci.Bull. Lingnan Univ.9:28.1940.——本属在原发表时共有4种,其第一种I.crassiflora McClure,1.c.29.被原作者指定为属的模式种,原产地在越南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东京湾(即今北部湾),下居(Ha-coi),Taai Wong Mo(大黄毛山),Chan Uk村附近,1939年6月12日,曾怀德29205号(现藏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学系植物标本室)。此种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