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战争年代中曾为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圣地——延安,经过40多年的林业恢复建设,森林面积已发展到2200万亩,覆盖率提高到38%。昔日的荒山秃岭已着上了一片片茵茵绿装。 延安曾有过她一段辉煌的历史。党中央、毛主席当年在这里转战了13个春秋。为保卫中国革命和人民政权的需要,延安人民付出了巨大地牺牲和代价,延安的森林树木也同样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从张思德烧木炭,到丰衣足食的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无一下体现出在战争岁月中延安革命老区的无私奉献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延安老区的林业恢复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首先在黄桥次生林区  相似文献   
2.
第一,政策激励,调动群众参与荒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我省在治沙造林中全面推行“谁承包、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统一规划,以乡组织,以村实施,以户承包,限期绿化”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各种造林实体购买荒沙使用权,有效地推  相似文献   
3.
一、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应用模式(“六位一体”造林技术) 主要内容: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是榆林市横山县林业技术干部根据当地实际总结出的集保水、防晒、防虫为一体的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即: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先行搭设生物沙障,再栽上灌木如紫穗槐、柠条、沙蒿等固定流沙,套种以蓖麻,然后每亩混交栽植33~40株樟子松。其主要技术路线是搭设障蔽—大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生物防虫。  相似文献   
4.
最毒的树 在我国西南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叫箭毒木的树,俗称“见血封喉”,猎人将树上流出的汁液涂在箭头上,凡被箭头射中的猎物很少有能活过15秒的。 最毒的蛇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长约2m的灰蛇,其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倍,人若被其咬上一口,便会立刻丧命。  相似文献   
5.
对陕西榆林治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地处陕西省最北部,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北依内蒙,西靠宁夏,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本省延安毗邻。古长城自宁夏穿越榆林向东北蜿蜒进入内蒙古。长城以北的风沙侵害和以南的水土流失,构成制约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障碍因素。  全区总面积435万km2,其中沙区面积244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67%,有7个县市,95个乡镇,101万人口受到风沙的侵害。  建国以来,榆林治沙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沙区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沙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首先,沙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到1998年,榆林沙区累计造林保…  相似文献   
6.
去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专门就生态环境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而作为世界历史名城及全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的西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分析,找准目前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要抓住有利时机,认清“相持阶段”的形势,顺应发展趋势,采取有效对策,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防沙治沙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治沙成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建设20多年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新世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两期共18年的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改善我国北部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要彻底改变我国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任务还十分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当前,积极探索适合防护林建设的新型运行机制,制定落实新形势下的优惠政策,不断改革投入机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已成为当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是保证今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