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猪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现状,采用鼻甲骨病变评分方法对我国12个省市24个规模化养殖场的上市猪及死淘猪的鼻甲骨病变状况进行诊断评估。数据显示:100%的猪场感染萎缩性鼻炎,97.81%的样品出现鼻甲骨病变情况。结果表明,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北方及东部地区感染情况更为严重,急需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辽阔,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热带,从沿海的湿润地区到西部内陆性干旱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玉米生态区,不同玉米生态区演化了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玉米种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性育种研究随之兴起,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种业,对玉米育种研究、新品种育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商业性种业也给育种研究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本文重点讨论玉米育种的区域性与合作创新,发展科学、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胡枝子的耐盐性,加速耐盐品种的选育,选用3种胡枝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NaCl胁迫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发芽率、苗高、根长等变化,并计算了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胡枝子的种子萌芽率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这3种胡枝子品种中,阴山胡枝子的种子萌发能力较强,盐胁迫对其种子萌发速度、幼苗生长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5份玉米自交系,研究了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SOD、POD、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4 ℃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升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POD的活性基本是略有降低后又大幅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升高后又降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瑞兵 《种子科技》2017,(4):127-128
就我国目前农机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而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利用价值,希望对相关部门能够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穗和收获时间对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SBS903和脆王两个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摘穗和收获时间对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SBS903甜玉米品种秸秆从摘穗当天收获到摘穗7 d后收获,随收获时间的延迟,钙、磷、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都呈减少趋势,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糖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受粉后20 d摘穗当天与26 d摘穗当天收获的秸秆相比,随收获时间推迟,钙、粗灰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蛋白质、磷、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糖都呈减少趋势;脆王甜玉米品种秸秆的情况也与此相类似。可见,甜玉米摘穗后推迟收获能够提高秸秆营养价值,但生理状况一致时,推迟收获会降低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收获期对中单9409和中原单32玉米秸秆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中单9409和中单元32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收获期对其秸秆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中单9409品种秸秆在1/4乳线期营养价值最高,其他收获期营养价值差异不明显;中原单32品种秸秆在3/4乳线期营养价值最高,1/4乳线期次之,4/4乳线期最差.[结论]中单9409在冻死时收获最佳,这更有利于籽粒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如今,"互联网+"已走入人们的生活,涉足各行各业。但"互联网+"背景下O2O模式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仍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强调学生对老师教学工作的配合,增加了师生课余负担,在顾及学生知识输入的同时未考虑到知识输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应对这种固有应用模式的不足,介绍了O2O模式在高校英语学习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中国化肥使用量不断上升,但关于化肥使用对粮食产量增产效果的研究较少。以河南省为例,对1978—2016年的化肥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及粮食产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南省单位土地面积化肥增产率波动下降,2000年后趋近于0,1万t化肥对应的产粮量基本维持在8.59万t,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并不会带来产量的大幅增加。单位有效灌溉面积的粮食产量在1984年之前增长迅速;1984—2004年在8.67 t·hm-2波动;之后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今后若要继续提高农田粮食产量,应进一步增加粮田有效灌溉面积,优化肥料投入结构,改进肥料投入方式,推广使用有机肥,而不只是单纯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近年来石油泄漏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中不仅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还会影响农作物等植被的生长,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主要的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对土壤的危害小,但操作过程复杂,修复成本较高;用化学修复技术修复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操作简单且高效无污染的特点,但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限制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使用。就石油污染物对土壤的危害和目前主要的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