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是我国平原湖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但枫杨丛枝病危害较严重。该病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安徽等省点片发生。据《中国森林病害》(1984)报道,在南京1954年首次发现此病,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核桃微座孢菌(Microstroma juglandis)。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微生物是导致植物丛枝病的病原以来,各国竞相研究,已报道百余种植物受MLO危害,但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被陆续证实是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探讨生物质气化炉微机测试系统。采用“氮平衡法”有效地解决了生物质气化炉煤气流量的测量。实现了气化炉燃料消耗率的自动测量。由微机测试系统测取了生物质气化炉的温度场,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了温度场三维图形。文中还对生物质气化炉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4.
泡桐对丛枝病原MLO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通过试验林自然发病调查、病根苗抗病性测定及DAPI染色等方法,对不同无性系及杂交组合的泡桐试材抗病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7年生泡桐自然感染MLO后的地面部分发病现象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丛枝型(WB)、黄化型(Y)、丛枝黄化型(WB+Y)和丛枝花变叶型(WB+P)。外部发病差异与其韧皮部筛管中MLO的含量有直接联系。一般情况下,MLO的浓度高低依次为花变叶部位、丛枝部位、黄化部位、无症或健  相似文献   
5.
狼毒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狼毒是我国北方普遍生长的一种有毒植物,其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作为一种植源性农药资源,狼毒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本研究表明不同狼毒根提取物都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利用狼毒根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室内毒力测定中防后5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对狼毒根乙醇提取物萃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对油松毛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2.3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物对杨树溃疡病原菌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仙客来尖镰孢基本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长春花植株感染泡桐丛枝病原(MLO)后茎叶中过氧化物同功酶总谱带数呈减少的趋势,健株最多产生11条酶带,通常具有6条典型的、稳定的谱带即Ⅰb,Ⅰc,Ⅰd,Ⅱ,Ⅲd和Ⅲe;而表现典型的Ⅲ级症状的病株缺少低Rf值区的Ⅲd和Ⅲe带。d和Ⅲe酶带的有无、浓度及活性与病株外部症状的严重度成负相关。七叶期前的健株幼苗茎叶中也无Ⅲd和Ⅲe谱带;随着植株生理年龄的增长,其活性和浓度逐渐增大,土霉素处理病株可以提高Ⅲd和Ⅲe酶带的活性和浓度。  相似文献   
7.
经电镜观察发现在豆瓣绿病叶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多形态的MLO,初步认为该病害是由类菌原体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紫穗槐带化病中发现类菌原体(ML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为一种落叶灌木。枝条可编织筐篓及造纸,花为蜜源,叶、果可治虫。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