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蓝桉,直干桉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桉、直干桉扦插繁殖试验是从优良个体选择,幼化处理,插穗的选择及剪取方法,生长素的运用的环境和时效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营养器官在5-9月进行扦插,50-60天重要有,生长素采用预2+H2或预2+H7,插穗选自3年生以上母树的2-3个月生肥壮萌条,保留2/3叶片一对,插穗剪口为斜口或平口,基质采用珍珠砂或蛭石,空气温度为自然温度,空气湿度90%左右,基质湿度:蛭石为32%-36%,珍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湘潭县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引入增量空间自相关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模型对2014年湘潭县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湘潭县景观适宜分析幅度为1710 m;(2)各乡镇景观稳定性差异显著,花石镇、龙口乡景观遭受破坏较为严重,其它乡镇景观结构较完整;(3)湘潭县景观稳定性整体处于稳定性水平,北部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结构完整,中部次之,南部最差。  相似文献   
3.
以银桂品种群中选育的紫桂为试验材料,研究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及其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桂秋季嫁接采用枝腹接和全包芽接的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达87.8%~88.30%;不同嫁接方式的紫桂成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枝腹接紫桂的新梢粗分别比劈接、切接、全包芽接高49.32%、41.55%、57.97%。枝腹接紫桂的新梢长与其他3种嫁接方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全包芽接和劈接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枝腹接紫桂的新梢长分别比劈接、切接、全包芽接高478.40%、335.25%、256.03%,全包芽接的比劈接的高62.46%。  相似文献   
4.
[目的]花榈木Ormosia henryi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但存在种子繁殖过程中幼苗移栽存活率低,生长缓慢,结瘤率低等问题.研制高效根瘤菌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结合湖南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特点,筛选同时具有固氮作用和解磷能力的花榈木根瘤菌,可增加根瘤菌的应用功能和范围,为开发兼具固氮、解磷作用的多功能高效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19年1—12月,采用AES-80型多参数负离子检测仪对公园内选取的5个检测点的NAIC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NAIC在一天内,最低值(波谷)出现在中午14:00,最高值(波峰)出现在下午18:00;在一年中,最低值(波谷)...  相似文献   
6.
段翔 《山东饲料》2013,(23):230+244
棒材厂作为棒线轧钢厂的龙头产线,为保证棒材厂生产顺行,分析棒线厂棒材机组精轧机16#轧机离合联轴器连接不畅的原因,并通过现场实践、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986~1992年由澳大利亚提供史密斯桉种源12个,亮果桉种源17个,分别在保山、昆明、楚雄进行史密斯桉、亮果桉的种源选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亮果桉存在种源差异;从生长量、生长稳定性、抗逆性、桉油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认为,史密斯桉15544、15092、12131种源,亮果桉12401、13281、14449、16636、16750种源是表现较好的种源,4~6年生史密斯桉优良种源,与直干桉对照相比,蓄积量的平均实际增益为58%;而3~4年生亮果桉蓄积量的平均实际增益为73%。史密斯桉含油量增益为57.4%。试验选择出以上述两树种种源可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选用430块标准地资料,采用树高导向曲线Y=115.8529X编制出蓝桉纸浆林立地指数表,运用数量化Ⅰ方法编制出蓝桉立地质量评定表,运用立地指数表和立地质量评定表可以预测宜林地或无优势高林分产量。采用中国林科院编制的“scope”软件程序导出蓝桉部份生长模型,初步建立蓝桉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达县多地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其生育期较常规栽培明显提早,有效改善了扬花结实和灌浆的温度条件,结实率增加,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通过强化栽培不同移栽叶龄、不同种植规格、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性状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二叶一心的移栽叶龄、0.4m×0.4m的种植规格、减前增后的施肥方式和半旱式耕作方式为最佳栽培方式,从而初步探索出了适宜我市发展和推广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蓝桉纸浆材综合丰产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因素为整地、密度、施肥;菌根菌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幼林阶段生长量、生物量、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营造蓝桉丰产林,选择Ⅰ、Ⅱ类立地类型,采用撩壕整地,规格60×60厘米,造林密度1.5×3米,底肥施垃圾,追肥施尿素的处理组合对林木生长是有利的,且经济效益最高;蓝桉苗接种菌根菌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初期生长有一定作用;蓝桉幼林3年生左右,对林木实施间伐、松土、施肥等技术措施并采用双层经营方式,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