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综合类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就航天遥感资料应用于以县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主要技术问题1.信息源的选择和处理:它是森林资源调查时基础和主要技术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所能达到的效果。基本信息源是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洞庭湖区卫星象片,采取光学处理、目视判读的原理方法,根据土地种类、林种、优势树种、龄组等因子,确定判读的分类系统,并建立相应的判读标志,编制森林分布图。用成数点抽样的方法,估测各类型面积,并用固定样地资料,估测林分蓄积量和竹林株数。最后进行精度分析。这是今后进行林业区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值得采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对动态系统脉冲响应函数与水文状态预报方程进行推导与计算,对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湖南省陵县河漠水流域研究对象,对流域系统不同年份的系统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了辨识,比较了不同年份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评价与分析了森林状态了变化对水文状况的影响,根据系统脉冲响应函数,可对流域系统的水文状况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4.
林分生长的调查是为了确定木材年伐量和划分森林经营类型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林分生长量也反映了立地条件的差异和经营的效果,以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所以进行林分生长量的调查,对于林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沅陵县林区总体设计的要  相似文献   
5.
森林水文作用动态过程模型及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森林状态态作为流域系统的主要特征,描述了森林水作用的动态过程,推导出了流域系统水动态平衡方程和水作用方程,以及林冠持水过程、土壤渗透过程、地表径流形成过程、流域天然蓄水及释放过程和地下水输出等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中的数学模。  相似文献   
6.
森林水文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森林水文作用的研究方法模式及其数学模型的推导,认为流域系统模型能最准确地模拟森林水文作用过程。并且提出流域系统模型,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模和流域分析专家系统相结合是研究评价森林水文作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旱灾害愈来愈频繁。这不仅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也是学术上亟待探索的课题。在如何评价四水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它的严重性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如何估计森林在综合治理四水中蓄水保土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水土保持中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上,目前存在着不同看法和分歧意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应在专业单项的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整体化的综合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由经验上升到理论,把原则和概念具体化,数量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森林状态作为流域系统的主要特征,描述了森林水文作用的动态过程,推导出了流域系统水文动态平衡方程和水文作用方程,以及林冠持水过程、土壤渗透过程、地表径流形成过程、流域天然蓄水及释放过程和地下水输出等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中的数学模型.为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对上述连续过程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对不同时期的水文特征值和森林状态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得出了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的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对动态系统脉冲响应函数与水文状态预报方程进行了推导与计算、对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湖南省炎陵县河漠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系统不同年份的系统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了辨识,比较了不同年份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评价与分析了森林状态的变化对水文状况的影响.根据系统脉冲响应函数,可对流域系统的水文状况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0.
森林水文效应遥感计量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流域的综合研究,试图寻找一种评价森林水文效应的方法,在建立水文效应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水文现状作出评价,并分析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关系,确定流域的适宜森林覆被率。结果表明:资水的水文环境质量较好,其次是湘江,沅江,澧江的水文环境质量较差。四水流域的适宜森林覆被率指标,湘江为0.49,资水为0.47,沅江为0.50,澧水为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