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均较小  相似文献   
2.
毛竹枯梢病林间流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1989~1991年尤溪县东边村毛竹林定点观测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流行的时间动态应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逐年病菌数量递增和病害在林间扩散的速率是遵循罗辑斯蒂型规律,病株率和感病指数按2.5倍和3.4倍的速率逐年上升,一般4~5年濒临毁灭。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属于聚集分布型,发病初期有较明显的发病中心区,子囊孢子呈陡峭的扩散梯度传播,扩散的水平距离5~10m范围。病菌数量按“复利病害”逐年递增,病害在林间迅速扩散,则在初次发现零星病株就应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3.
毛竹枯梢病测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竹枯梢病在林间流行的时间动态属于积年流行病害,遵循罗辑斯蒂模型。依据1988~1991年观察资料,建立毛竹枯梢病的中期(1年)预测方程ln[x_2/(1-x_2)]=194.18677+3.63374T-3.26491U+0.01657R+0.62385ln[x_1/(1-x_1))。模外数据检验证明,该预测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毛竹枯梢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应用I_(wao)方法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三明地区杉木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三明地区(尤溪、建宁、永安)的杉木病害调查表明,杉木炭疽病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而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落针病、杉木煤污病、杉木黄化病、杉木丛枝病和杉木巨芽病除零星或局部地区发生较严重外,一般危害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毛竹枯梢病综合防治的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处理;清理病原结合垦复抚育;清除病原结合应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原粉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清除病原。不处理为对照区。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区,其中清除病原结合垦复抚育的防治效果最佳,是当前防治毛竹枯梢病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毛竹枯梢病侵染循环与病原菌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竹枯梢病在福建以病竹竹筒内菌丝体及1~3级病侧枝的子实体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产生大量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当年新竹展枝放叶期的1~3级侧枝节叉处形成的自然伤口侵入,潜育期1~3个月,有的长达1~2年。7~8月高温干旱季节为发病高峰期,10月底基本停止扩展,11月至翌年2月为病菌越冬期。毛竹枯梢病的侵染循环属于多侵染点一次性侵染的单循环病害类型。自然条件下,竹喙球菌在病竹侧枝节又处产生单生或混生的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其生活周期属于真菌的完全发育循环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