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土坡地径流收集及膜下自流出滴灌溉技术可有效地收集丰雨期地表径流,就地储存,旱季利用自然高差灌入集水袋,经自流管进行膜下自流灌溉,可有效地提高该区降水利用率,有效地解决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渠系难以浇灌的难题.造林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明显地提高20~70 cm土层含水量,可使刺槐、油松、枣树造林成活率分达到97.7%、91.4%、90.5%,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7.0%、77.8%和69.4%;结合幼树根基覆膜技术,在栽植第2年即可使刺槐、油松、枣树之主径分别比对照提高26.9%、55.2%和49.6%,树冠投影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90.9%、74.2%和51.8%.同时可明显地降低坡地土壤侵蚀模数,在降雨387 mm的情况下,处理区径流发生量及土壤侵蚀模数分别较对照下降38.3%和102.7%.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立地条件差、地形破碎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简单易行的抗旱新技术,在我国西北同类型干旱地区有着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在陕北丘陵区的发展前景杨荣惠,李平,李艳芳(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陕西米脂,718100)1陕北丘陵区发展仁用杏的重要性陕北丘陵沟壑区25°~35°的陡坡地约占该区总面积的25%左右。此类地因长期轮翻耕作,表层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故政府...  相似文献   
3.
枣苗失水与栽植成活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红枣产业化开发规模空前,但生产中普遍存在枣苗失水导致栽植成活率很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计算机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失水时间对枣苗失水率和栽植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水时间与失水率呈极显著一元一次正回归关系,与栽植成活率呈极显著一元一次负回归关系;失水时间与栽植成活率的回归方程为Y=81.391-0.106t,回归系数为0.7441。  相似文献   
4.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采用塑膜微集水促渗技术,可提高杏、枣栽植成活率、产量、品质、自然降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防止土壤干化及其所导致的植株生长不良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杏树和枣树的栽植成活率分别比对照高 14%和24%;幼树生长发育快,树势强,杏树栽后5年总产量达到13 190 kg·hm-2,比对照增产96.87%,枣树栽后5年总产量达到18 000 kg·hm-2,比对照增产92.51%,且果实显著增大;5年生杏树自然降水利用率达2.92 kg·m-3,比对照提高53.68%,5年生枣树自然降水利用率达3.45 kg·m-3,比对照提高53.33%;杏树和枣树的纯收入分别比对照提高36. 73%和63.71%;每年底根际区(0~2 m)土壤贮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年际间呈现稳定而缓慢的增长趋势;生长季根际区(0~200 cm)的含水量一直高于对照,且雨季差异增大,这种现象在80~200cm土层表现更为明显;在集中降雨前后根际区以下(2~6 m土层)的贮水增量为31.1 mm, 相当于对照的近40倍,这部分水可在干旱季节上移供植株生长利用.该技术成本低、简单易行、使用年限长、效率高,在我国广大的干旱贫困山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前言1980年以来,在筹建延安黄土高原树木园的过程中,为了给树木园今后的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开展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同时,在园区采集了植物标本700余份,设置植被调查样方170余个,进一步掌握了周内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类型和植被演替规律等。现将调查资料整理论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种不同黑醋栗原汁加工工艺与4种不同原汁保藏方法的对比试验,选择出了黑醋栗原汁的加工工艺路线及最适工艺参数。原果清洗后经65~70℃热处理15min加工为宜;原果汁以脱气处理调配成55°Bx、含柠檬酸1.5%、SO20.035%的果汁糖浆后经121℃瞬时(20s)灭菌后立即冷却至25℃,室温储藏为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