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41篇
  34篇
综合类   287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明基因BnaC03g45680D的生物学功能,以甘蓝型油菜(鼎油杂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并进一步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叶片RNA扩增出介于678bp的基因片段,其与Genbank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基因BnaC03g45680D预测序列的同源性为100%;构建了含有2×CaMV35S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S-BnaC03g45680D。  相似文献   
2.
纵横刀组协同式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种薯切块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纵横刀组协同式马铃薯种薯切块装置,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通过对马铃薯种薯切割过程的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能量学分析,建立了切种能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影响马铃薯切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切种效率、切种合格率为评价指标,以圆盘刀半径、输送辊与圆盘刀垂直中心距、圆盘刀轴转速和夹持辊轴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圆盘刀半径为180 mm、输送辊与圆盘刀垂直中心距为190 mm、圆盘刀轴转速为115 r/min、夹持辊轴转速为56 r/min时,切种效率为74.5 kg/min,切种合格率为98.8%,满足马铃薯切种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4.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总结、发扬前朝陶瓷盆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陶瓷盆器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乾隆时的陶瓷盆器,器型繁多,大小不等,有方、长方、六方、八方、圆、椭圆、菊瓣、梅花、葵花,菱花、海棠以及奁式花盆等;品种有青花、粉彩、单色釉、青花与仿珐玛的粉彩器,花纹规矩,有青、黄、绿、紫、蓝、红、灰、金、  相似文献   
5.
6.
景盆博 《花木盆景》2006,(12):48-49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出现了陶器。最早的制陶技术是捏制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慢轮陶车,这在制陶技术上是一个大的飞跃。陶车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也提高了对坯胎及原料的采集、淘炼的加工质量。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域均生产出相当精采的陶器。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随着制陶工具、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对制陶原料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棉花资源量不足、收购价格偏高、收购市场竞争激烈的复杂形势。国家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及时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于去年9月中下旬出台了一项新的贷款规定,对去年湖北省棉花收购执行贷款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植物检疫标准制订工作起步晚,目前存在着规划性不强、发布的标准数量少、覆盖面不广、高新技术含量低、管理使用尚未规范等问题.根据这些情况,应当积极加强植物检疫部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植物检疫标准体系的规划、制订、管理和使用工作,同时努力提高植物检疫技术水平和植物检疫标准的技术含量,使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由于对肠道中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化,同时对肠道菌群和机体健康的关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肠道菌群对病毒的感染有着双重调节的作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以及直接与病毒结合进而中和病毒或者阻止病毒对细胞黏附的直接作用抑制病毒感染,或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建立和发育产生影响的间接方式来抑制病毒的入侵以及分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代谢产物来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益生菌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有望从益生菌入手解决当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弊端。本文着重对近年来肠道菌群抵抗病毒感染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此方向相关问题及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