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1.
本研究通过调查及分离培养收集到黔中地区能与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形成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3科、5属、17种,并通过室内及野外苗圃接种试验筛选出牛肝菌2种,厚环粘盖牛肝菌1种,对上述3种苗木病害有较为明显的拮抗作用,为苗木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种繁多,因此,微生物种类也较为复杂。林木白粉病,就是由真菌界、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的真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类病害。一般危害阔叶树,常在树叶表面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肉眼看去好似涂了一层白粉。这类病害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引起叶变色,或产生焦黄斑以致枯死。当病害流行时,可以造成严重损失。笔者经过部分调查、整理标本及资料,把我省林木白粉病的种类及病原简单描述如下,供有关人士参考。由于白粉病所表现的病状,大同小异,故不赘述。  相似文献   
3.
对病级与桐粒重、仁重和种仁含油率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出油减少率与病级的回归关系式,得出实际林分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帐蓬接种室里,预先用Cronartium quercuum f. sp. fusiforme接种无锈病的火炬松幼苗,然后将接种苗栽培起来,并建成两个种植圃。十年以后,在第一个种植圃里感病率是22%,而未接种的对照感病率是29%。在另一个种植圃里,感病率与原来接种的相同家系的锈病感病率有关。在这两个种植圃里,将接种试验中感病率较低的家系的无锈病成活植株用于野外栽培,一般都能保持无病,而易感病家系的许多无病成活植株,在野外栽培后,同样易感病。在子代试验中,人为地对两个种植圃中八株自由援粉的无病成活的幼苗子代接种,结果,从原来接种的抗病家系中,获得了唯一的高度抗病的子代,其余的都是易感病的。  相似文献   
5.
油桐是我省主要的经济树种,但多年来病虫害时有发生,有的已造成了经济损失。据报道,我省油桐病虫害有68种之多,其中主要病害有28种,主要虫害有40种。这些年来,特别是1982年来,省科委把“提高油桐产量的研究”列入省“六五”攻关项目,其中包括油桐主要病虫害的研宄。在我省森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危害严重的几种油桐病虫的研究和防  相似文献   
6.
去冬今春以来,贵州省关岭县试行民兵预备役专业队造林,收效很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省林业厅与成都军区总结了他们的经验,逐步在成都军区范围内推广,使广大民兵成为新形式下生态建设的生力军。 关岭县民兵预备役专业队造林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油桐黑疤(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eke)是油桐结实期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不仅影响油桐生长,也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关于此病所引起的损失阈值,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油桐黑疤病的经济为害水平,给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1982至1983年对该病的经济损失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参数估计原理,提出了昆虫空间分布型: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的估值序贯抽样新模型,推导了不同分布的估值序贯抽样方程、最大数量抽样公式,讨论了序贯分析图的绘制方法。新模型具有计算简便、易于应用的优点,能将不同分布型的有关信息应用于抽样过程。在野外调查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昆虫种群密度是否达到防治指标,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本方法也为其它概率分布的估值序贯抽样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 油桐角斑病(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ake)是我国南方油桐林区的主要病害,为害油桐叶片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和落果,影响油桐生长,降低油桐产量。该病自四十多年前欧世潢对病原菌定名以后,渐为人们熟知,但有关该病记载的资料不多,参照原有的方法防治效果甚微。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作者于1982—1984年在对该病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的同时,还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与分害油桐角斑病在贵州省主要分布于遵义、铜仁、黔南、黔西南等二十七个县。经十七个县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发展花卉业的六项措施: 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各级政府要把花卉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扶持力度,认真研究解决花卉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明确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全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组织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