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指出了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0%,在国家生态安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过量的放牧和毁草开荒等人为因素,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内蒙古呼伦贝尔退化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场的牧草根段AM真菌侵染率及多样性的变化,根据土壤因子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团聚体结构数量、总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下降,土壤pH值和EC值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牧草根段AM真菌侵染率随退化程度加深而显著下降,并与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EC值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样品DNA中扩增AM真菌特异性片段并采用DGGE技术对AM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变化均呈现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且都与土壤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对草原土壤根际AM真菌群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可为更好地理解草原退化原因及更有效地进行草原植被开发和修复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