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杉木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杉木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数据,分析杉木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林分年龄、枝叶生物量、凋落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林龄、林下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枝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关性最大,与年均温呈负相关,而与年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林龄可单独解释枯枝落叶现存量变化的21.2%,而林龄、降水量、年均温、枝叶生物量可以解释枯枝落叶现存量变化的38.6%。  相似文献   
2.
李金全  王晶  曾文静  郭利成  李熙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87-12788,12802
基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分析福州市区3种土地覆被类型(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和草坪)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类型中,草坪SOC含量最大,番石榴片林和黄花槐片林SOC含量相当;草坪SOC储量最大,其次是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最小;同一覆被类型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草坪、黄花槐片林与番石榴片林0~10cm土层的SOC含量分别占0~40cmSOC含量的60.9%、51.5%和49.3%,其中草坪0~10cm土层的SOC含量最高,达(27.17±0.48)g/kg,分别比黄花槐片林与番石榴片林高出43.1%和44.9%。一方面,这是由于草坪根系多而浅,地表凋落物输入也集中在表层;另一方面,受人为管理的影响,片林地表凋落物的输入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3.
城市草坪土壤呼吸冬季日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区的城市草坪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3 d的连续观测,研究草坪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草坪土壤呼吸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草坪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呈单峰曲线模式,雨天最大值出现在21:30,阴天最大值出现在11:30,晴天最大值出现在15:30;3)阴雨天气时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双因素回归关系不显著,晴天时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回归性极显著(p<0.01),土壤温度可以解释该日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的70.13%,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线性关系仍不显著;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两个因素共同解释该日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的74.10%.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数据,分析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林分年龄、林分密度、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等8个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与草本层生物量相关性最大,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年均温、年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林分密度、草本生物量可解释枯枝落叶现存量变化的90.6%。  相似文献   
5.
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各种自然因子和人为管理措施对草坪碳吸存的影响,以及草坪CO2交换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与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相比,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受各种人为管理措施影响,具有很高的碳吸存能力。然而,人为管理措施和自然环境因子对草坪碳吸存的交互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有关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进一步展望了值得研究的内容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亚热带主要人工林:杉木林和马尾松的林分和试验地数据,采用通径分析法对亚热带杉木林和马尾松生物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7个因子(年降水量、年均温、海拔、林分密度、林龄、胸径、树高)对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决定程度较大,主要立地影响因子是海拔和年降水量,而对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决定程度较小,主要立地影响因子是年均温。此外,林分密度与两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均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原因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括了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样、土壤贫瘠、生境恶化等特点,分析认为降雨强度大、地质构造运动频繁,节理裂隙发育、土壤抗冲抗蚀性能差、植被破坏严重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战争不断、建国后文革的干扰等社会历史因素是造成河田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对长汀河田的水土流失治理,汀江流域以及我省其他江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