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先后采用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获得红河流域的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空间梯度分布特征,生成了景观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各指数分布很不均衡,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斑块数多,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大,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大,为该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有关。就横向和纵向梯度变化而言,两样带上各个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不同幅度的上下波动,SHID、LSI、ED和PD 4个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AREA_MN、CONTAG和LPI指数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孝感市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水稻二化螟对沙蚕毒类杀虫荆抗性已达到中抗水平,针对这一状况,从药荆筛选、栽培管理、物理诱杀等方面开展了治理对策研究,有效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结合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构建Maxent物种潜在分布模型,预测了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潜在分布区,明确了控制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的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和检验数据(Texting data)的AUC值分别为0.974和0.921,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达到优秀水平;(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年均降水量(Bio12)、和昼夜温差月均温(Bio2) 3个气候因子为影响和控制贵州省天然黄杉林潜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3个主导因子的适宜范围依次为26-38mm、865-980mm、9.5-10.5℃,最适宜值依次为32mm、915mm、10.2℃;(3)贵州省天然黄杉林潜在适宜区域总面积21 558.35km~2,其中包含高度适宜区域10 113.97 km~2,中度适宜区域11 444.38km~2;(4)贵州省天然黄杉林高度适宜区域的海拔范围为547-2 622m,平均海拔1 319m,中度适宜区域的海拔范围为593-2 476m,平均海拔1 276m。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在云南巧家县药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两块乔木样地,进行调查,在2×2列联表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Jaccard(JI)指数以及点相关系数(φ)检验巧家药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程度不高,有17种对呈现显著正联结性。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度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珙桐与白楠、野茉莉之间存在显著正联结性;珙桐与川冬青、领春木之间存在显著负联结性。八角枫与8种植物之间存在正联结性,说明八角枫对群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川冬青与野八角、野茉莉、云南枫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表明川冬青可能是群落的关键种。珙桐与常绿树种成正联结性的较多而与落叶树种成负联结性的较多。  相似文献   
5.
以2010年的ALOS影像为数据源,在eCognition的支持下进行南盘江流域(云南段)的景观生态分类,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为43 276.52 km2,总斑块数为21 680个,分为17种景观生态类型;以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旱地的面积最大,共占流域总面积的83.25%,为流域的景观基质;其中暖温性针叶林面积最大,为14 538.8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3.6%;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面积为12 720.131 km2,占29.39%;旱地面积为8 766.45 km2,占20.26%。流域内整体斑块密度为0.501个/km2,其中最大为旱地,为0.147 7个/km2;边界密度为27.72,景观形状指数为144.16,整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68,蔓延度指数为64.49;景观整体破碎度低,连通性较好,类型分布交错,景观格局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林龄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以及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境内的乌蒙山选取4个林龄(10,16,22,47a)的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分别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内按“S”形设置5个采样点,测定0~20 cm土层土壤的pH、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P)、全钙(TCa)、有机碳(SOC)、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并计算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分析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与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土壤SOC含量23.624~65.093g/kg, TN含量1.533~5.157g/kg,远高于全国土壤的平均水平;TP含量0.327~1.097g/kg,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当,说明研究区内土壤C,N含量较高;2)林龄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和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林龄增长,华山松人工林土壤TC,SOC含量,C∶N和C∶P先降低后增加,TN,TP,AN,AP和AK含量逐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