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是草莓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尤其在保护地中,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草莓白粉病更易发生。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草莓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  相似文献   
2.
非洲菊栽培技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菊是菊科称扶郎花属植物,原产南非,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如果条件合适,全年均有花开.非洲菊可采用分株、播种、组培等繁植方法.介绍了非洲菊的基本特性,并从栽植、设施、土壤、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非洲菊栽培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虫性差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方法]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辽宁广泛种植的16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抗虫性调查。[结果]丹玉2151、东单16、东单60、连玉19、丹玉46、沈试31的一代螟食叶级别为1~3级,海禾10、沈试29、丹玉39、海禾13、沈单13食叶级别为3.1~6.0级。沈单17、连玉15、沈单13、铁单10、铁单12、东单7的雌穗被害率达50%以上,沈试31、丹玉2151、东单16的雌穗被害率在30%以下,其余品种的雌穗被害率在31%~49%。沈试31茎蛀孔数仅为1.68个,丹玉2151、东单60茎蛀孔数为2~3个。沈单17、铁单10、铁单12、东单7产量与沈试31、丹玉2151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螟性有差异,多数感二代螟。沈试31、丹玉2151、东单16、东单60、单60、连玉19、丹玉46、海禾10和沈试29抗一代螟,对二代螟也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树脂道与产脂力的回归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测定了14个马尾松高产脂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具有密切相关,经过16个回归方程拟合,树脂道个数与马尾松日产脂量、10cm侧沟产脂量、校正产脂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①Y=(7 102+120 703X)/X,r=0 848;②Y=(0 789+12 300X)/X,r=0 762;③Y=(4 842+80 362X)/X,r=0 664。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套种栽培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温室,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草莓较耐寒而不耐热,苦瓜喜温耐热的特性,冬季在温室内种植草莓,早春开始套种苦瓜。此技术适合广大农民生产实际情况,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草莓的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与搭配选用休眠期较浅,冬季和早春低温条件下开花多、自花授粉能力强、产量高、果实风味佳、特别是市场竞争力强的脱毒品种,为了延长供应期,可采用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栽植。  相似文献   
6.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2009年,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燕麦课题组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冀张莜12号为母本,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白燕 2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在杂交后代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单株,经连续多代自交,育成具有理想目标性状的燕麦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 S512,2014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定名为沈燕1号。  相似文献   
7.
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朱秋云  丛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1-2192
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辽宁广泛种植的16个主要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生化分析,以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Ostrunia.furnacalis(Guené)é的抗性及与次生代谢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虫性有差异。玉米抗虫性状与植株体内丁布含量的关系表现出相关性,总酚含量与玉米抗虫性状的关系不如丁布含量密切。个别抗性材料丁布含量及总酚含量都较低,说明还有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影响玉米的抗虫性状。  相似文献   
9.
朱秋云  张健  胡颖 《北方园艺》2008,(4):242-242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是草莓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尤其在保护地中,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草莓白粉病更易发生.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草莓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等草莓产区.白粉病是冷凉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也是棚室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的草莓产区发病严重,已成为提高草莓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套种栽培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温室,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草莓较耐寒而不耐热,苦瓜喜温耐热的特性,冬季在温室内种植草莓,早春开始套种苦瓜。此技术适合广大农民生产实际睛况,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