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及时地合理的调整林分密度,必须探索密度与林分其它测树因子间的数量关系和动态规律,并力求用一个简单的生物学模式或数表综合地表现出来,使林业工作者在森林发育的任何阶段能准确的确定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使之营林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定量管理的基础之上。但迄今在我省油松林的经营活动中,尚缺乏这样数学图表。为此,我们利用432块实测标准地资料,根据林分密度效应规律,通过  相似文献   
2.
油松是辽西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编制出适宜的经营图表,以确定间伐技术指标,予测林分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效果,是提高辽西油松林经营强度的一项基本工作。为此我们利用辽西九个县334块标准地等资料,根据林分密度效应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编制了我省西部地区油松林林分密度管理图。精度检查: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均在95%以上。基本符合生产要求,可以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数学图象来表达林分密度与林分其它测树因子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动态规律,适时适量地调整林分密度,于1983—1985年,根据全省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林的分布、立地及起源的不同,分别编制了林分密度管理图共九份。图中的标准密度管理线,是利用抚育间伐定位试验地,观测数据中产量最高的密度—蓄积(ha)数据拟合方程而成;最大密度线选用M_m=A_i·N_m~(-B_1)式;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选用M~(-1)=A_1+B_1·N~(-1)及式M~(-1)=A_2+B_2·N~(-1);自然稀疏线选用M=[A_i·(B_1+1)·(B_1/(B_1+1))~(-B_1)]·[1-N/N_0]·N~(-B_1)式;密度管理线选用M_p=P·M_m式。该密度管理图精度,等树高线为95.4%,等直等径线为93.4%。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日本林学家根据林分密度法则理论,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式来编制的。这个图式模型是由最大密度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自然稀疏线、经营管理线等五组曲线构成。它们之间关系是以林分蓄积量为变量,以密度为自变量建立起各种数学模式集中在双对数纸上,便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它是进行定量间伐、生长予测的重要工具;对森林资源的调查,造林设计和经营管理工作也能提供参考性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红松、长白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为了制定出其幼林林价,使之成为商品进行交易及实行森林保险等需要,于1988~1989年对辽东13个国营和集体林场的2树种营林成本进行调查研究。文中阐述了幼林作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幼林作价应采用序列林价方法计算,制定出红松1~20年生、长白落叶松1~15年生幼林林价,并对幼林的有偿转让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东部林区现有人工林500多万亩。以落叶松、油松为主。其树种结构:针阔比为9:1,落叶松、油松、红松之比为6.5:3.2:0.3,红松和落叶松之比为0.5:9.5。目前已初步把东部林区建成了我省最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但是,在东部地区究竟建立起什么样的人工林体系,还存在一些急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发展什么树种?树种比例多大合适?培育纯林还是培育混交林?如何解决永续高产问题等等。我们根据一些调查数据和外地经验,对上述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
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占辽宁人工林总面积的30%以上,是辽宁重要后备森林资源。我们于1973—1983年在油松林主要分布区设立了13个定位观测点,按类型区、地位、质量、年龄和初植密度,建立69个区组,314块抚育间伐试验小区,研究油松林间伐效果、间伐技术和经营图表的编制,并从掌握油松林生长与年龄、立木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探索以“三元控制”最佳密度管理为核心的间伐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