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野原2号为砧木,春棚1号为接穗,当砧木5片真叶期、接穗4片真叶期时,采用双断根嫁接方法进行嫁接,探究双断根嫁接对番茄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可以显著提高番茄植株长势和产量,对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与常规砧木未断根的嫁接相比,双断根嫁接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生长后期(坐果期、采收期)的株高及茎粗,显著提高了产量;2种嫁接方法的果实横径、纵径及单果质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PEG是高分子渗透调节物质,可通过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水势变化影响种子萌发。本研究以文冠果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15%、20%、25%、30%、35%)聚乙二醇(PEG)对文冠果种子预处理,研究不同浓度PEG种子预处理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PEG浓度为15%~25%时,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当浓度超过25%,发芽受到抑制。(2)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随PEG浓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PEG预处理时达到最高值。(3)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随PEG浓度升高而增加;可溶性蛋白、CAT活性、叶绿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5%PEG预处理时达到峰值。(4)随PEG浓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项指标分别在20%、25%PEG浓度时达到最低值。综合研究表明:低浓度PEG预处理(15%~25%)可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高浓度PEG预处理(>25%)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藏羊与小尾寒羊在心脏组织学上的结构差异以及hif低氧适应因子在两者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含量差异。试验采用了组织学技术手段与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心脏组织结构特点与心肌各个部位hif基因的相对表达含量。结果表明,藏羊心肌纤维显著发达于小尾寒羊;藏羊心肌hif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在个体样本中右心hif表达量显著高于左心。因此可以推测心肌的发达程度和hif因子的高量表达对于机体适应高原环境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软枣猕猴桃树体资源利用率,该文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浸提的方法,对软枣猕猴桃茎中黄酮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当超声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65 mL·g-1、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6 min时,软枣猕猴桃茎黄酮的提取率为5.713%。该研究拓宽了软枣猕猴桃黄酮提取所用原材料,为今后软枣猕猴桃黄酮在食品、医药方面的应用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壤酸化的原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为我国酸性土壤的改良提供参考,分析了氮沉降、酸沉降、工业生产废物、农作物种植导致我国目前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并介绍了具有发展前景的微生物和生物炭改良法。  相似文献   
6.
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掌握草原生态演替过程的重要依据.但是,实时观测草地地上生物量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亟需借助遥感、数学等工具进行间接观测.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主流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包括遥感统计模型、草地生长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和生态过程模型等模型,以及遥感与机理模型耦合模...  相似文献   
7.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鉴于遥感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的优点,以遥感为手段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探究生态环境时空差异性,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基于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NDSI)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了1984年到2018年研究区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SEI能较好的反映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时空差异;1984—2018年济南市RSEI由0.619 8上升至0.808 0,增幅为30.36%;环境质量等级由以中等和良为主变为以良和优为主,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济南南部丘陵地区,占总面积82.229%,这与济南市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鼓励植树造林有关;1984—2018年济南市中心城区RSEI由0.588 2上升至0.729 6,增幅为24.04%;但其中心位置生态环境质量变差趋势明显,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绿化面积缩减是影响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的镉污染已经成为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经济、生态友好的土壤修复技术,超富集植物由于在植物修复中的巨大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了解镉超富集植物的分子调控机制,对于Cd土壤修复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国内外镉超富集植物耐镉性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β-连环蛋白(CTNNB1)基因上的多态性位点,并与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高生产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白绒山羊(n=848)为研究对象,PCR大样本扩增检测β-catenin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突变,并评估该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848只陕北白绒山羊中β-catenin基因的第10内含子上存在一个26bp InDel的位点;该群体中共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II、ID和DD。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陕北白绒山羊胸深显著相关(P<0.05),其中杂合型ID为优势基因型。因此,β-catenin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选育的候选基因,为陕北白绒山羊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藏羊消化道黏膜免疫相关特性进行观察,并对肠段中肉眼可见的组织性淋巴样组织结(PPs)大小数量等进行数据统计。HE染色观察研究消化道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特点及相关数据,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段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分布特征及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小肠中PPs组织分布集中,总体呈中央突起边界清晰的腺状,其面积在0.68~10.8 cm2之间,回肠部分最为发达。大肠中PPs总体数量大小均低于小肠,其多位于肠袋中,外观呈蜂窝状,结肠中分布较多,直肠中未发现。空肠与回肠中淋巴小结发达且集中,其他肠段仅有数量不等的孤立淋巴滤泡存在。IgG在结肠与回肠中大量表达,直肠中仅有微量表达。说明藏羊肠道中PPs的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IgG的表达也具有特征性,总体与各个肠段功能相对应,这可能与藏羊的消化道黏膜免疫系统的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