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竹林区竹类种质保育需要建立避免人为干扰的竹类自然生态系统,但现有的竹林粗放遍及各处的经营策略则直接威胁到竹类种质栖息地的保护。通过对蜀南竹海人工经营和未经营下楠竹林群落环境与种群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保护区内楠竹林经营强度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地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的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考虑天然楠竹林结构演替,楠竹的人工经营(纯林经营)是维持楠竹林生产力和楠竹林的必然途径。基于现代林业理论,提出了县域楠竹林适度经营与保护的空间分工性、集约化策略,以期获得保护区长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安全屏障的优化格局。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特大地震及以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崇州市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尽早修复区内受损生态系统和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四川省确定了崇州市“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任务.对崇州市“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监理进行探讨,希望对业内工作人士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竹类是一类具特殊生长习性与生长型的植物,其分布范围广泛、有性生殖脆弱而无性繁殖发达,易于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沦为小种群或濒危物种。本文从小种群近交危害与集合种群上分析了竹类种质保护的适度思想,即适宜的局域种群与集合种群结构度是优化竹类野生种质保护的重要依据;并从区域相对封闭生态系统结构度与竹类种质稳定性上分析了野生种质适度保护的策略;最后从加强竹类种质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编目清查、自然野生栖息地就地保护、竹类种质保存圃建立与完善,以及竹类原料林的定向培育4方面阐述了竹类种质的适度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