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成七个阶段:压缩阶段、滞燃期阶段、燃烧阶段、纯排气阶段、进排气阶段、纯进气阶段,建立了每个阶段的数学模型,燃烧过程用三个Wiebe函数来描述。在Matlab下的Simulink环境中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将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1988—1991年昆虫普查中,发现白龙江中上游昆虫区系具有以下特点:1从种类成分看,以古北界昆虫偏多,故古北界与东洋界在甘肃境内以岷山为界较为确切。2昆虫种类丰富多采,是一个值得保护的昆虫采集园地。3生态系统对虫害的自我调控能力强。4小蠹虫是潜在的危险性害虫。  相似文献   
3.
迭部林区森林植物特性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迭部林区是甘肃省木材生产的主要基地。境内峰峦叠障,气候温凉湿润,森林植物资源丰富。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的调查研究,首次报导了该区种子植物组成情况。建群种系可分为9个植被型,11个群系组,42个群系;以虎头山和苏伊亚黑山为例,揭示了该区森林植物垂直带谱、本区产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情况以及5种甘肃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迭部林区每年采伐面积约1,700公顷,每年更新采伐迹地约1,400公顷,荒山造林约500公顷。大面积岷江冷杉林,青杄林,紫果云杉等原始森林采伐后,皆用粗皮云杉苗木更新造林。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冷杉林迹地人工云杉林保存率低且锈病严重,难以成林成材。这种采伐优良树种为建群种林分,更折不适生树种苗木或劣等树种苗木的“取优代劣”问题,在本区各林场普遍存在。迭部林区现有优良森林经营树种10余种,辅助树种10余种,珍稀造林树种5种。科学地区划森林经营造林树种,推广繁殖优良乡土树种,探索原始森林异域异居群的小区分居规律,营造团状混交林,优化后备森林资源,是发展迭部林区,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必需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将仿真得到的环境温度和换热系数作为热负荷加载到活塞上,计算得到活塞温度场分布情况,活塞仿真温度值与实测值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以喷油提前角、替代率、功率、转速、NO_X排放和过量空气系数为自变量,活塞表面最高温度和活塞第一环间平均温度作为因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活塞表面最高温度以及活塞环间平均温度模型。结果表明:NO_X对活塞表面最高温度及活塞环间平均温度影响最大,影响权重分别为0.30和0.31,活塞表面温度检验的最大误差值为5.7%,活塞环间平均温度的最大误差值为7.1%,基本满足工程要求,为双燃料发动机改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迭部林区昆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迭部林区昆虫区系调查研究刘铭汤,张承维,卢子华,张俊海(西北林学院)(迭部林技站)迭部林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白龙江上游,属于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区,东西长103km,南北宽74km。地理坐标为北纬33°39'-34°20',东经102°55'-104...  相似文献   
8.
迭部林区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迭部林区主要害虫防治对策刘铭汤,张承维,卢子华,张俊海(西北林学院)(迭部林技站)一、迭部林区主要害由的确定原则和种类1.主要害虫的确定原则经过课题组3年的努力,采集昆虫1012种,其中害虫有807种,天敌昆虫有158种。我们根据危害的严重程度及分布...  相似文献   
9.
甘肃中部在历史上曾经是农林畜牧发达地区,但近几百年来演变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目前残存一定数量的木本植物资源和天然植被。根据该区气候、土壤和植被情况,分为北部荒漠草原灰钙土带、中部干旱草原暗灰钙土带、南部森林草原灰褐土带3个土壤气候带,并依据适地适树原则提出了各带振兴林业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肉鸡伤寒病的诊断杨素兰,高淑华,张承维(辽宁省沈阳市食品公司中心化验室,110035)1991年6月份,我公司某鸡场的50日龄肉鸡,发病约2000只,死亡率为10%,其它鸡群也有散发死亡。临诊症状病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呜冠苍白,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