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红脂大小蠹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以上的健康木。在郁闭度较低的油松林分中 ,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明显高于郁闭度高的林分  相似文献   
2.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同时,森林可持续经营、非法采伐及林产品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打击和有效控制非法采伐以及保障林产品贸易的健康有序,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在做着努力,政府部门通过修改完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技术标准等;企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的空间分布格局 ,为典型的聚集分布 ,提出成虫扬飞阶段化学防治区域 ;通过对该虫聚集机制的研究 ,明确提出虫源树概念及其外表特征 ,极大地缩小了非扬飞阶段化学防治的范围 ;通过越冬规律的研究 ,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仅对数量极少的虫源树根部进行防治的策略 ;采用磷化铝根部土壤熏蒸防治试验 ,有效率达 90 3% .这种以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为依据科学合理制定的防治策略 ,能有效地减低化学防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 .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幼苗茎腐病,溃烂部位在根茎以上5cm左右处的茎部。经分离,接种证明病原菌为尖镶他(Fusariumoxsporumschl)。病害流行规律5月中旬为初始病情期,7-8月为盛发期,9月中旬为发病终止期。应用20%的甲基托布津600×液,70%的代森锌400×液,根茎际喷雾,清水淋渗,一次防治有9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山楂长小蠹Platypussp .是山楂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山楂长小蠹的带菌部位即菌蠹 ,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m ,后缘宽约 0 0 9mm ;共有 5 0个菌囊 ,每个菌囊近似椭圆形 ,大小约 15 μm× 11μm~ 2 4μm× 19μm ;在菌蠹中有菌丝体 ;雄成虫无论是在前胸背板上还是在虫体其它部位都无菌囊的存在。本研究为山楂长小蠹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