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园艺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在美国东南沿海平原许多低洼地上,过量的土壤水分限制着松树的生长。常常采用开沟和垫土来调节地下水位。而施放磷肥也能促进火炬松和湿地松良好的生长,事实证明,施磷肥引起的生长增长比公认的排水法效果好。在灌溉或高度还原条件下天然矿质土壤中的可溶性磷比排水良好的好气性条件下的数量大些。但是,树种遗传因子的影响与磷的施用不同,更有可能在少量排水的条件下限制生长。因此实际情况恰相反,在潮湿的环境和少量排水的土壤上,火炬松和湿地松应经常获得磷肥才能达到最大生长量。这些自相矛盾的关系是由于根部通气不良降低了松树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而更高的土壤渗透浓度对于满足一些树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美国产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LI-3000叶面积仪配合照度计,通风干湿球温湿度计,土壤湿度计等测定了绵阳新桥防护林体系生长季节中桤柏混交林树种南,北面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日变化进程,探讨了桤木和柏木光合作用率及其变动程度,指出了穴们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类型,从日射量,温度,CO2浓度等外界条件及内生节奏方面阐述了光合作用日变化机理,同时计算和分析了桤柏混交林平均光合作用率日变化类  相似文献   
3.
绵阳新桥镇防护林体系桤柏混交林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美国产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LI—3000叶面积仪配合照度计、通风干湿球温湿度计、土壤湿度计等测定了绵阳新桥防护林体系生长季节中桤柏混交林树种南、北面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日变化进程,探讨了桤木和柏木光合作用率及其变动程度,指出了它们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类型,从日射量、温度、CO2浓度等外界条件及内生节奏方面阐述了光合作用日变化机理,同时计算和分析了桤柏混交林平均光合作用率日变化类型和量子产额。结果表明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为中午降低型,柏木为正规型曲线,桤木上午光合作用率高于下午,柏木为上午低于下午,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量子产额,其光合作用日变化不存在着时间效应,为防护林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地处四川南部的中山区域,海拔1000~3500m,最热月平均气温25~30℃,最冷月平均气温15.5~15.8℃。年降雨量为611~1070mm,年雨日数平均13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0~75%.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黄壤和棕壤。植被结构是由温凉性针叶林、暖热针叶林、温凉性阔叶林以及暖热性阔叶林和混交林组成。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西部甘孜高海拔林区低温、少雨,限制了乔木树种的生长和分布。裸露采伐迹地上的苗木则更为严重的受到低温、干旱的为害。树种许多不同的生理特性有助于树木的抗旱。关于树种抗旱性的种间差异,围内外已有研究,但对于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林区的乔木树种抗旱性的种间差异研究尚未见到报道。因此,研究高海拔林区树种抗旱性的种间差异,对选择适合于本林区生境的更新树种,提供生理依据,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是一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经济意义的工作。 本项研究用生态生理的方法,研究甘孜高海拔林区主要建群树种抗旱性的生理特性及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鳞皮云杉和川西云杉的含水量降低,鳞皮冷杉含水量反而增高。随着海拔升高。川西云杉和鳞皮冷杉热蒸腾率下降,而鳞皮云杉热蒸腾率显著升高。陈海拔3500—3600m处的鳞皮冷杉雨季水势低于旱季外,在海拔3500—3900m处生长的三种树种水势部是雨季高于旱季。从自然饱和亏与临界泡和亏的测定说明:抗脱水能力大小的顺序是:鳞皮云杉六于鳞皮冷杉大于川西云杉,随着海拔升高鳞皮冷杉的抗脱水能力大于鳞皮云杉。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单分子指数程dw/dt=KS≡Wt=Wr(1-e^-kt)对川中防护林树种叶片的吸水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推导得到计算防护林树叶饱和鲜重的公式Wr=W1^2-W0.W2/2W1-W0-W2这里,Wr为吸水饱和鲜重,W0为样品最初鲜重,W1是浸水t小时后的叶征重,W2为再次浸水t小时后的叶片重。试验表明,单分子指数法测定和计算的树叶相对含水量的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与算术外推法几乎相近,比浸水数次  相似文献   
7.
SPAC的水势热力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植物生理学史上,最初用热力学原理去考察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学者是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教授和著名热力学家王竹溪教授。汤佩松与王竹溪(1941)提出,用水的化学势标志细胞的水分状态,用细胞与其环境之间水的化学势差标志细胞吸水或失水,用水的蒸气压差测定细胞与其环境之间水的化学势差。同一时期Edlefsen认为,水的移动是沿自由能梯度而发生的。1947年Broyer建议植物的水分移动也用同一方法解释,但是植物学家当时对于根据热力学来解释尚不易接受,直到1960年slatyer和Taylor的论文出现后水势这一概念才开始被人采用。1966年Kramer  相似文献   
8.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优势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工作是对川西暗针叶林优势树种针叶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水势(Ψw)与相对含水量(RWC)的关系、蒸腾作用的生理调控、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及避旱的针叶适应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各种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证明:在同一生境下抗旱性强的树种(如鳞皮云杉)旱季含水量较高,因水势每单位降低而引起的相对含水量降低最小,叶绿素a的含量升高、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同时相对蒸腾低,具有较小的比叶面积和较高的肉质化程度。抗旱性大小的顺序是鳞皮云杉>川西云杉>鳞皮冷杉。但随着海拔高度和季节的变化,3种树种抗旱性的种间和种内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