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8月17日,由中国旅游电视协会主办、北京中视星国际影视文化传播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连续三届蝉联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明确猕猴桃溃疡病在田间的传播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4月16-22日和2021年3月24-30日,在湖北省赤壁市调查了半岛南猕猴桃种植园区内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孢子捕捉器在猕猴桃园区的不同地势(坡度为10°、30°和45°的区域)和不同天气环境下进行24 h连续病原捕集,并据猕猴桃叶片上溃疡病显症所需时长反映不同地势和天气环境对病害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坡度10°区域进行病原捕集的猕猴桃叶片显症所需时间比坡度30°和45°区域晚1~2 d。雨天在孢子捕捉器内的叶片上显症所需时长仅需7 d,而晴天显症时长则需10~12 d。明确了露地栽培猕猴桃园区坡度和雨天显著促进了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制订和实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摸清十堰山区茄科蔬菜(辣椒、番茄)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蔓延规律,为本地辣椒、番茄病虫害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选取3个辣椒品种和1个番茄品种露地种植,针对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现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可见5种真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和1种虫害,番茄仅有2种真菌性病害。其中,重发病害为辣椒白绢病和番茄晚疫病,发病率高达89.09%和100%,病情指数90.30和100,且发现少量地老虎危害辣椒,病害重于虫害。在辣椒、番茄种植和生产中,病虫害的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策略的适当调整是保障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通过选用白术根腐病常用药剂50%多菌灵粉剂以及供试药剂的两种单剂作为对照,研究评价了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对白术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与125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5.24%与80.74%,显著高出所有对照药剂;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的防效为68.53%,与对照药剂50%氟啶胺悬浮液570倍液的防效(67.01%)相当,显著高于常用药剂50%多菌灵粉剂的防效(53.21%),表明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对白术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贾元忠  常威  贾武 《蔬菜》2020,(12):61-63
为解决水稻产区的水稻秸秆循环利用问题和丰富袋式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来源,总结近年来的生产试验,摸索出一套稻草熟料袋式立体栽培姬菇新技术,667 m2投资成本比棉籽壳常规栽培模式节省799.2元,且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原料处理时间短,节省人工,占地面积少,污染率低,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667 m2纯收益比稻草生料、稻草发酵料、棉籽壳常规栽培模式分别增加2 468.2、1 867.8、135.2元,有利于襄阳地区及水稻产区的姬菇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和评价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药剂,对供试药剂1.5%嘧菌酯.咯菌腈颗粒剂进行了防治辣椒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评价,其中对照药剂选用的是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以及两种原药1%嘧菌酯颗粒剂和2%咯菌腈颗粒剂。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药剂1.5%嘧菌酯.咯菌腈颗粒剂商品用量337.5 g/hm2 ~450 g/hm2防效达82.19%~87.75%;对照药剂1%嘧菌酯颗粒剂商品用量450 g/hm2防效达84.62%,2%咯菌腈颗粒剂商品用量150g/hm2防效达84.97%,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防效达81.4%。供试药剂防效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生产上推荐采用1.5%嘧菌酯.咯菌腈颗粒剂商品用量337.5 g/hm2 ~450 g/hm2进行辣椒根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之一,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分析了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存在的办学定位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诉求不契合、师资力量未能深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育目标和条件及内容等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专业设置与培育布局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挖掘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农业科研单位、补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短板、推广植保技术新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