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园艺   1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毒蛾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2代,以卵越冬,卵产在雌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毒,敌杀死防治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便于机械化、不受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等优点。所以人们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认为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最好的方法,把“666”、滴滴涕视为灵丹妙药。一旦发生了虫害,不管虫口密度、虫龄和对天敌有无影响,一概拿“666”、滴滴涕来  相似文献   
3.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毒蛾为多种林木和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历期约9个月,第二代卵9天孵化为幼虫。雌幼虫历期;第一代20-25天。第二代23-27天,蛹历期、雌肾第一代4-010天,第二代3-6;雄肾第一代40天,第二代8-10天。成虫寿命:雌成虫4-15天,雄成虫4-5天。卵产在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素、敌杀死  相似文献   
4.
松苗立枯病是针叶树育苗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经常造成苗圃地缺苗断垄.甚至使苗木全部毁掉.引起松苗立枯病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以菌核、厚膜孢子和卵孢子渡过不良环境,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环境,便侵染致病。防治松苗立枯病要把好种子处理、土壤消毒和苗期管理这三关,方能控制它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机械防火站,自1963年建站以来,利用1100公里的生土带防火线有效地保护了境内的2133万亩牧场和466万亩森林,使七次境外的草原大火未能入境,一次境内火未能危害邻盟,保证了全旗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解放前克什克腾旗森林资源丰富,牧场辽阔,人烟稀少,牧草茂密。当时人们缺少防火知识,每年要发生几起草原火,加之草原和森林紧紧相连,草原火发展成森林  相似文献   
6.
在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南岸,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红山子公社光明大队唐家店附近,生长着一棵古老油松,树龄360年,树高18米,胸高直径112厘米。无论树龄或树体均仅次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川掌公社松树墕的“中国油松王”,可以算得上是“内蒙古油松二王”了。  相似文献   
7.
古毒蛾Orgyiaantiqua(Linnaeus)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2代,以卵越冬。卵产在雌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素、敌杀死防治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皮云杉是我国稀有的珍贵树种,它的原始纯林更是举世罕见的。红皮云杉具有抗严寒、耐瘠薄、抗干旱、抗冰挂等优良特性,是内蒙古干旱沙区和“三北”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我旗林业局下属各林场,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大面积的林冠下直播营造红皮云杉林的工作(当时叫阔改针)。现保存面积3万多亩,大多数已郁闭成林,长势良好。1980年10月20日在白音敖包林场的沙坑阴坡地对1958年直播的红皮云杉进行了调查:平均高4.1米,平均根径6厘米,最高达5.83米,胸径7.5厘米,最好年份高生长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治是防治森林害虫的方法之一,是贯彻综合防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避免环境污染,对害虫有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天敌是生物防治最重要的依靠对象,没有天敌,生物防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对自然界天敌的保护,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这一问题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有人错误地认  相似文献   
10.
杨毒蛾 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 属于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北方杨柳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在克什克腾旗境内连续四、五年大发生,使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护路林、风景林及用材林惨遭危害,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仅被杨毒蛾危害致死的杨树达3~4千亩,损失木材300多立方米。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于1982年开始对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