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螺髻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螺髻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区位、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开发螺髻山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评价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3.
该实验采用典型样地法,在岷江干旱河谷汶川、理县、茂县,对辐射松纯林、辐射松+岷江柏针叶混交林、辐射松+刺槐+岷江柏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辐射松人工林乔木层常见有伴生树种臭椿;灌木层有优势种胡枝子;草本层蒿属植物有较大更新潜力;物种丰富情况总体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林下以菊科、禾本科、豆科...  相似文献   
4.
风水理论在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涵义及其时代价值,对理想的住宅环境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风水理论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提出应该把风水理论融入到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中。使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渡河流域2000—2021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特征和地形变异规律,应用MODIS NPP和地形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区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1年大渡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2.009 g·m-2·a-1,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474.58 g·m-2·a-1,大渡河流域植被总净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127.18×106g·m-2·a-1,植被改善趋势明显;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大渡河流域下游以及大渡河中上游干支流河谷两侧。(2)2000—2021年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率较低,平均年际变化率为2.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89.67%;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0%,植被状态总体较平稳,变异系数低于20%的面积比例为95.22%。...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现状,论述了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例,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细化现行标准、建立绿地效益评估和监控体系、深挖典型地域性文化及塑造人文历史文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的需求。以普查、重点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区丹巴县布设调查样线61条(线路总长度130 km),对全县12个乡(镇)的林木种质资源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灌木、竹类和木质藤本等木本植物共计543种,其中灌木328种,占比60.40%;乔木175种,占比32.23%;木质藤本33种,占比6.08%;竹类7种,占比1.29%。(2)蔷薇科为区域最大优势科,共99种,占比18.23%;豆科31种,占比5.71%;忍冬科30种,占比5.52%;杜鹃花科27种,占比4.97%;杨柳科25种,占比4.60%。(3)从垂直分布来看,海拔2 500 m以下,以旱生植被为主,适合发展林果产业;海拔2 500 m以上,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加大乡土树种、经济良种、彩叶树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不同用途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四川干旱河谷六十余年来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归纳了植被恢复中的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对策和今后研究的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Ⅲ级以上区域面积达到80%以上。(2)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岷江上游中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为Ⅳ级以上,黑水县西北部山区和松潘县的极高海拔地带植被覆盖度为Ⅰ级。(3)随海拔、坡度的上升,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植被覆盖度半阳坡最大,阴坡最小,平地大于半阴坡。岷江上游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对岷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应考虑地形限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卧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工作,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灾后损毁林地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岩质坡面、土质坡面、土石混合坡面和斑块状零星地块等4大类的立地特征,通过损毁林地立地特征和地带性植物生物学特性之间的耦合,研究提出了适宜卧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的主要植物有6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15种,竹类9种、草本9种,藤本5种,可为卧龙地震灾后植被恢复和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