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红松主要采用种子育苗,苗木普遍存在再生长现象。再生长苗木越冬时易受冻害,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为了弄清红松再生长原因,找出抑制再生长的措施,我们于1980—1985年间对红松苗再生长进行了观测研究。一、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地设在带岭林业实验局苗圃。以红松  相似文献   
2.
红松种子播前一般采用越冬埋藏催芽,该方法较费工,种子易霉烂。采用秋埋覆膜催芽则较简便、省工、种子不霉烂,可降低成本。具体方法是:于处暑前后将红松种子浸泡36—48小时后,挖窖混沙(种沙比1:3)埋藏。处理后的种子出苗快、齐,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比越冬埋藏高。  相似文献   
3.
在造林地适宜的前提下,选择优质壮苗造林,并增加对幼林的抚育年限和次数是提高红松人工幼林的保存率和生长量的关键措施,但要注意抚育的方法和质量。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择黑土层深厚的地段造林,并将穴状覆盖塑料薄膜列入抚育措施之中。  相似文献   
4.
无防护的红松越冬苗,早春常发生“红梢”,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同一苗床的不同部位或在不同的覆盖物下,“红梢”程度不同,一般是苗床南侧最重,北侧次之,中部最轻。早春是苗木从休眠逐渐进入复苏的时期,此时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迅速回升,苗木生理状况发生变化。“红梢”是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越了苗木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所致。  相似文献   
5.
红松人工幼龄林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皆伐迹地红松人工幼龄林的透光抚育,应实行上重下轻的综合透光抚育。均匀保留上层阔叶树和带状保留上层阔叶树,这2种抚育方式都是可行的。保留上层阔叶树500株/hm^2或略高于此较为适宜。伐去全部上层阔叶树和不伐上层阔叶树都不利于人工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7.
林分结构对红松分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分杈是红松内在生理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复层红松混交林和阴坡人工红松林红松分杈率较低。单层红松林高密度,能有效地降低红松多杈株率。红松杈干是主梢受害枯死或断折后,经侧枝的激烈竞争和顶端的驱使下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多年的试验探明了红松苗木越冬枯梢的原因并非一般生理干旱所致,而是12月至翌年1月苗木暴露于空间,遭受严重风冻袭击,植物体内组织坏死,生理机能严重失调所致。在造林后第一冬采取压低苗木和苗木换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上面再盖草帘等防冻措施,防冻效果可达98.5%。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研究已经阐述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方法、步骤,但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曲线修正技术、混交林生长型划分方法、通用的各林分类型树种组成形式、参照林分平均胸径的确定和生长过程表实用性检验等应注意的关键技术却未做详细阐述,现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松人天混交林不同的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和林分质量有影响。通过综合评估,对上层阔叶树实行中高强度透光疏伐效果较好,能分别提高红松胸径生长量26.3%和34.8%,提高树高生长量17.1%和11.5%,提升珍贵阔叶树在阔叶树中比例6.5%和10.1%;在相同透光强度下,窄带透光抚育和均匀透光抚育效果近似,是均可采用的2种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