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冬枣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其病虫害造成果品质量下降和产量减少,十分不利于冬枣产业健康发展。为此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红枣局高级工程师周爱英特提出,要注意防治以下几种冬枣病虫害。绿盲蝽绿盲蝽以卵在剪口残桩和皮缝里越冬,为害高峰集中在萌芽期、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的枣树花期、幼果期和枣果成熟期。防治时要抓住这3个高峰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6—2009年对大荔县冬枣管理中存在问题及优质高效的技术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省大荔县三种不同土壤条件下,对冬枣喷施98%的BSAC800倍液,结果表明,冬枣喷施BSAC溶液后,对果实的内在品质没有影响,提高了冬枣的果形指数、优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冬枣是陕西省大荔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大荔县实施了冬枣促早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避雨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对‘冬枣’植株的光合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室、避雨棚较露地,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饱和水汽压差(Vpd)。露地和温室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温室内‘冬枣’午后峰值显著高于上午峰值,避雨棚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上午高,下午低,逐步下降趋势。3种栽培模式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无显著差异,但避雨棚和温室栽培‘冬枣’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露地。通用线性模型分析表明,Pn与Vpd、环境温度(T)、PAR、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温室栽培下Pn与T和Vpd呈正相关,而在避雨棚和露地中呈负相关。各栽培模式下光合效率限制因子不相同,‘冬枣’露地“光合午休”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避雨棚和温室“光合午休”则是由气孔和非气孔两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露地栽培模式植株气孔限制值(Ls)高于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非气孔限制值(Pn/Gs)...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设施冬枣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控、密植、棚体温湿度调控等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有机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制定出设施棚体管理办法。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温室冬枣规范栽培管理技术,提升枣农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冬枣坐果率较低是大荔县目前冬枣生产中一大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原因是:冬枣花期易受不良气侯影响。且花芽分化、花朵开放、枣吊生长、枣头抽生等比较集巾。养分供需矛盾突出.体内激素分布不均.从而加剧了花果脱落。生产中常用开甲和喷施赤霉素等生长激素来提高坐果,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作为第6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爱增美(丙酰芸苔素内酯),在平衡其它5类植物激素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能调配营养物质向生长旺盛或营养需求的巾心运输.显著地提高坐果。减轻落果.从而增产提质。为此。笔者2007年进行了爱增美在冬枣树上保花保果的试验.以期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坐果率比较低是目前冬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生产中常用开甲和喷施赤霉素等生长激素来提高坐果率,效果不是很好.为探讨更有效的方法,笔者于2007年进行了爱增美(丙酰芸苔素内酯)在冬枣树上的保花保果试验,以期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西大荔县冬枣落花落果现象,通过调研和试验,总结了生产中引起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冬枣坐果率。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防控二斑叶螨在冬枣上的危害,在大荔县大棚冬枣园利用固定标准地和随机抽样方法对其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二斑叶螨1a发生多代,危害寄主广泛,5月初扩散至冬枣上危害,此后危害逐渐加重,6月上中旬进入危害猖獗期,8月进入危害高峰期;其发生率与危害程度随栽植密度增高而增大和加重;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与危害。建议采取清除冬枣园内及附近杂草,危害猖獗期喷施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