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病发生在2—3年生的加拿大杨、二青杨、马氏杨的主干上。今年5月中旬,京浦线静海至青县段,和北京东北旺苗圃春季移植的幼树,被害致死者达50—80%。病害初期在伤口处现苷兰绿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病斑,很快发展,当环绕主干后,病斑上段  相似文献   
2.
杨树重要病害生物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新的防治途径,试图利用益菌控制病菌的生存和活动,达到防治杨树病害的目的。为此,作者试验了11种拮抗性益菌,测定了杨树的二种叶部和二种干部病菌,其试测菌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紫根腐病菌在河南省东部及北京地区对一年生杨树苗木,包括加杨,以及二年生洋槐造成很大损害。此病于五月雨后发生,产生网状菌丝体或根状菌索。在7月至8月,主干基部或地面复盖其紫色绒毛状子实体。土壤处理的供试药剂中,以硫酸铵(每平方米100克)效果最好,其它依次为赛力散(10克),有机肥料(2500克),排水,氧化钙(500克)及五氯硝基苯(10克)。同时,在药剂喷雾试验中,4%福尔马林(每平方米1升)有100%效果;1:1000二氯化汞(230毫升),86.8%,20%,溴化钾(78毫升),85.6%;磷酸钙(150克)68.3%,以及50%TMTD(18毫升)68.4%。在处理五分钟的杀菌剂中,以2%硫酸铜最有效。  相似文献   
4.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分布广泛,严重为害杨树。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病菌由伤口、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每年5~6月为春季发病高峰,9月为秋季发病高峰,秋季发病较春季为重。孢子的飞散高峰在8~9月。病害的消长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雨季孢子飞散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要求水分,在黑暗下发芽率高。病原可潜伏侵染,一般在2~3年生枝干上侵染较多,7~9月是潜伏侵染的高峰。除杨树外,还能为害多种阔叶树。病原在麦芽糖和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旺盛,在蔗糖和硝酸钾培养基中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杨树树皮汁液能促进分生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5.
1981~1990年作者对70年代选育出定植在不同地区的杨树新品种试验林中的各优系的抗病虫性进行了观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林46等12个新无性系对多种林木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特别对杨树溃疡病有高度的抗性。通过研究,确定了适合在暖温带、温带和江淮亚热带地区发展和推广的抗病虫品种。  相似文献   
6.
中林46等杨树新品种抗病虫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杨树花叶病毒的危害及病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凡种植杨树的国家,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我们于1979年在北京首次发现杨树花叶病。1981年5—10月在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北京等省,市的杨树栽培区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地区都陆续有此病发生。有的地区病害较严重,如湖北潜江县苗圃,一年生斯皮斗杨花叶病危害株率达100%,感病指数为75.0。江苏省泗阳县林柴场2年生人工林,发病株率为86.4%,感病指数为38.5%。从1982年起,我们对花叶病毒的病原及其特性,抗病品种等进行了研究,为生产提供了防治依据。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树重要病害生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各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成为复杂的群落。它们相互促进、制约,构成生物体的生态平衡。在森林病害防治中,利用益菌控制病菌的生存和活动,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为了寻求这一新途径,在1982—1984年,对4种杨树重要病害进行了生物防治探索,从筛选和防病上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1976-1977年间已证明它不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所引起的,而是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cria dothidea;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gregaria.为了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作者就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1981年以来,引进露伊莎和西玛两个杨树无性系在11个点上作试验,造林2000亩。经7年观测,该两无性系均比当地主栽种沙兰杨生长快、干型直、材质优、抗性强。建议在河南北部和华北平原地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