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为对象,采取行为观察法从游人活动时间、游人空间利用、游憩活动类型3方面对游人行为进行研究,总结湖滨景区的游人行为规律,以期更好地引导游人的游憩行为。  相似文献   
3.
湖心亭悠久的历史底蕴、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与良好的绿色植物基础形成了成功的植物景观,其成熟的植物配置模式值得深入探究。文章通过对湖心亭植物景观调查实测,总结得出湖心亭植物景观的经典配置手法、不同类型植物配置实例与优秀景观节点等,以期在植物选择、空间营造、文化传承、借景手法等方面为该类型地域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环境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户外环境能够促进老人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康。基于康复花园的理念,对颐乐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了老人的户外活动情况,分析了老人的活动基本情况和颐乐园的康复景观要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期为养老院的设计和营建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花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植物应用形式,在杭州地区特别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得到较好的应用。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游人对花境景观的感知以及偏好,进而分析受游人喜爱的花境的特点以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花境景观的提升策略,为花境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文献,对秦皇岛滨海地区夏季观花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滨海地区园林应用的夏季观花植物有62种,以地被植物种类最多;应用频度超过40%的夏季观花木本植物共14种,但乔木应用较少;花期时序多集中在6月,夏季植物景观7月整体效果最佳;植物花色以白色和蓝紫色为主。最后,对秦皇岛滨海地区夏季观花植物景观营造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及配置——以上海共康雨水花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  相似文献   
8.
结合台州市中央商务区中央生态公园植物景观提升项目实践,针对现状植物景观缺乏特色主题、空间与季相单一、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以重塑空间形态,营造特色植物主题,兼顾近、远期效果为设计理念,通过自然谦逊的手法实现了公园植物景观的有效提升与改造,总结了以"尊重现状基础、强化植物特色、注重远近结合"为主旨的植物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同类改造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杭州城区绿墙的植物运用种类和公众喜好程度,以及绿墙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关键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对杭州城区11面植物绿墙进行测绘记录及分析,同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分析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城区绿墙常用植物共有39种,包含23科34属,其中天南星科植物运用最多,且以绿色系植物为主,并对其植物配置进行公众视觉审美评价,构建绿墙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SBE(美景度值)=-3.419+0.065X_2+0.094X_3+0.105X_4+0.063X_7+0.746X_9+0.039X_(10),得出生活型构成(X_2)、生长状况(X_3)、植物覆盖度(X_4)、叶片色泽(X_7)、枝叶密度(X_9)、总体协调性(X_(10))是影响垂直绿化植物景观公众视觉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冬季绿墙应用表现较好的矾根品种,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在杭州地区调查收集的21个矾根品种进行冬季绿墙应用综合评价。选取叶观赏价值、冬季生长状况以及绿墙应用潜力等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矾根评价的3级15个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21个矾根品种可分为4个等级,其中Ⅰ级(分值≥4.0)5种(草莓旋涡、花毯、力量之源、里奥、上海)、Ⅱ级(分值3.0~4.0)6种(黑曜石、梅子布丁、瑞福安、栖富浪芭、油麦果、玛玛雷都)、Ⅲ级(分值2.0~3.0)7种(朱根砂、黄金斑马、巴黎、芝加哥、日食、冰花、樱桃可乐)、Ⅳ级(分值≤2.0)3种(好莱坞、落日骑士、日出),并参考综合评价及各层次评价结果,结合矾根的观赏特性,推荐了杭州地区冬季绿墙应用中较适宜的矾根品种(草莓旋涡、花毯、力量之源、里奥、上海、黑曜石、梅子布丁、瑞福安、栖富浪芭、油麦果、玛玛雷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