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我国古代棉花播种保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民 《农业考古》1991,(1):325-326,333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棉国家之一。植棉历史悠久,对植棉技术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本文就棉花的播种保苗技术,考证如下。一、播种期棉花的播种期,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我国古农书中,对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有不同的记载。据较早的宋代(1084年)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中,对长江以南地区,棉花播种“以春二、三月(农历)之晦,下子种之”。在元代(1286年)孟棋等人撰《农桑辑要》中有:“至谷雨前后,拣好天气下种”。元代(1314年)鲁明善撰《农桑撮要》中  相似文献   
2.
一、天津市的自然气候特点天津市地形南北长(400公里),东西窄(150公里),产棉区集中在南北两端,南部以吴桥县为主,包括交河、宁津、盐山、献县及河间等县,棉田面积占全市棉田总面积的70%以上,为天津市主要产棉区,土质大部为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壤土。武清北部产棉区以武清县为主。包括静海、壩县及天津市郊区,棉田面积比南部棉区少,土质多为黑红粘土和盐碱地。气候特点是全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南部较长,北部较短),较平年4—8月分平均气温为22°,降雨量约为450毫米,蒸发量约为1200毫米。今年有些反常,4—8月分平均气温23.4℃比平年高1.4℃;降雨量北部仍为450多毫米,而南部仅253.3毫米,比平年少300多毫米:蒸发量为1,478.6毫米,比平年大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是植棉历史较早的国家之一。对于棉花栽培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其中棉花整枝技术,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开始了,据较早的1273年出版《农桑辑要》(孟棋撰,共七卷)中记载;棉“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可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到了十四世纪的《王祯农书》(共二十二卷、1313年出版)中说;棉花产量高“其株不在乎高,其枝干贵乎繁衍。”在1314年出版《农桑撮要》(鲁明善撰)有棉花“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若苗旺者,则不实。”  相似文献   
4.
鸭大肠杆菌病,多侵害2—6周龄的幼鸭,主要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1985年冬季,福州地区许多养鸭专业户的半番(番鸭×麻鸭)雏鸭暴发以败血症、肠炎和腔上囊肿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1月下旬,我们对三个专业户的鸭病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证明,本病主  相似文献   
5.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以取食油松、赤松、樟子松针叶危害,繁殖快,食量大,危害严重,近年在陕西秦岭东段及商洛市各县油松纯林中发生严重,洛南受害油松林面积达3万多hm2,加强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河北植棉小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河北省植棉历史河北省植棉历史较久,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开始了,到了十三世纪中期以后,有了广泛的发展。据陶宗仪所记载:“鞑靼人迹陟中土,而木棉始移我国,闽、广、关陕首得其利。”据较早的文献记载,河北省晋县的棉籽,在十四世纪中期传入朝鲜庆尚南道山清郡。据《海东史》:“海东国(朝鲜——笔者)之木棉,商丽恭愍王(1352年即位)时,正言文益渐,奉使入元,及还得种归逐大蓄衍,摘花取籽,缲丝织布,今为土产。”到了十四世纪末期河北省的棉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太祖(1368—1399年)曾下令规定:“凡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到了十七世纪初期,河北省棉花生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洛南县主要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油松面积达10万hm^2,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常,春旱比较严重,且春季气温较低,回升慢,昼夜温差大,使山地育苗出苗困难,产苗量低,苗木质量差,造林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和荒山造林的进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