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新县竹类区划及其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5属26个竹种组成的阳新县竹林,形成了3个分别以灰竹、毛竹、早园竹为主的代表中国毛竹水平区划3个等级的分布区。区域的界定和分区发展方向的确立,深化了湖北省和中亚热带的毛竹水平区划,为鄂东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的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2.
阳新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笔者针对阳新县油茶生产现状,分析了发展油茶生产的优势及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据观察竹笋夜蛾在湖北阳新 1a发生 1代 ,以卵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草上或竹基部笋箨上越冬 ,4月中下旬以 2龄幼虫从杂草上转主蛀入把竹笋危害 ;一字竹象和小竹象 1年 1代 ,以成虫于土下 8~1 5cm深的土茧中越冬 ,4月下旬成虫出土上把竹笋吸食笋肉 ,进行补充营养 ,随后进行交尾、咬产卵孔产卵 ,幼虫孵化后取食笋肉危害 ;江苏泉蝇每年 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3月下旬为雄虫羽化高峰 ,雌虫的出现高峰在 4月中旬 ,上把竹笋取食、交尾、产卵 ,幼虫危害竹笋 ,发生腐烂 ,造成退笋  相似文献   
4.
巨丰葡萄     
刘道锦 《农家致富》2009,(23):27-27
一、品种特征 原产美国.欧亚种。该品种新梢幼叶均绿黄色.无绒毛.成叶中大,5裂。单果穗均重500克.最大1400克.可溶性固形物17%.完熟时可达19%。5月初萌动.8月中旬成熟,生长天数1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森林防火阻隔工程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防火阻隔工程是森林防火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地设计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也是建设森林火灾扑救体系的基础。通过采取行政区域分级区划并设计防火线,根据林区地形地势、森林资源状况、林分面积设计森林防火控制区及防火、扑火预案,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和可操作的森林防火阻隔工程设计文件,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湿地保护的深入关注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更好地发挥湿地保护效益,成为湿地保护者新的课题.本文立足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际及周边地区经济现状,着力探索生态旅游、文化、自然渔业、天然采集、有机种植、特色驯养、低碳加工等7大适于促进保护区发展的绿色经济产业模式,并提出产业发展实践方式,为全省、全国湿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阳新县古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阳新县历史悠久,古树资源丰富.以阳新县古树普查资料作为基础,展开展全县古树鉴定与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阳新全县的古树资源,阐述并分析了阳新县当前古树的保护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1 阳新县竹种资源现状 阳新县位于鄂东南,地处东经114°43’3”~115°30’12”,北纬29°30’35”~30°39’14”,总面积27.69万hm2,为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多湖广,生境多样,适宜林木和竹类生长。据1999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4万hm2,其中森林面积6.6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3.4%。竹林面积 l.29万hm2,占森林面积的19.6%。目前,全县已查清的竹种共有5属21种。1.1 毛竹资源及分布 全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  相似文献   
9.
<正> 阳新县是林业部营造速生丰产林试点县之一,从1982年起至今共营造丰产林13万多亩。根据林业部《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工作办法》(试行)和省林勘院制定的《湖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操作细则》(试行)的规定要求,我们编制了《阳新县速生丰产林造林地立地类型表》,为指导丰产林建设,适地适树,提供了依据。现将其编制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阳新县吴茱萸药用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茱萸是粮林间作理想的药用经济树种。本文分析了吴茱萸药用资源的开发前景与 市场行情,根据当地的栽培生产习惯,阐述了其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