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山樱花的种子采集、处理、千粒重,圃地选择与作床、种子播种育苗、管理,1年生苗(高、径)生长规律、生物量空间分布,2~3年生苗生长规律,以及它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糙叶树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方法试验及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观测,初步研究了糙叶树的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大田育苗,糙叶树45 d即可出苗整齐。1年生播种留床苗苗高平均可达168.4 cm,地径平均1.90 cm;1年生播种移栽苗苗高平均可达136.1 cm,地径平均1.81 cm;一年生苗根系较发达,可出圃移植;苗高、径生长高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米老排引种试验及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米老排为金缕梅科树种,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对米老排引种、采种、育苗、造林技术及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和报道。其结果为米老排子代繁育二代,开花结实年龄7-8年,种实出籽率为3%-5%,优良度为72.7%,优良种子(沉种)千粒重为138.93±4.36g,幼苗年生长量为高1.03m,地径1.0cm,27年生树年均生长量为高0.81m,胸径1.1cm,材积0.02631m3。  相似文献   
5.
在持续极端高温下,以1年生枝条为插穗,采用不同浓度的NAA、GGR、ABT植物调节剂速蘸插穗,分析枝条不同部位扦插后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枝条同一部位,激素处理与对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枝条不同部位扦插,以上部枝条扦插后生长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
岭南槭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岭南槭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主要参数及育苗方法进行观测试验,初步研究岭南槭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岭南槭大田育苗播种量以20~25g/m^2为宜,一年生苗高平均可迭55cm,地径平均0.61cm,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苗高生长高峰在8月份,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优树种推陈出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珍贵新优树种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繁育研究也得到园林园艺行业的重视,珍贵树种红果榆就是其中之一。在多年试验摸索的基础上,本文就红果榆的播种繁育和扦插繁育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推广红果榆的繁育技术,为加快开发利用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播种苗及2 a生以上绿化苗木进行培育技术和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大田育苗播种量以20~25 g/m~2为宜。1 a生苗高平均55.6 cm,平均地径0.67 cm,主根长26.1 cm,根冠32.6 cm×29.9 cm,5 cm长Ⅰ级侧根数9.8根,根系较发达,当年可出圃。10 a生绿化大苗平均高达(617±31.97)cm,平均胸径(15.66±1.18)cm,冠径(447±31.85)cm,生长速度较快。每年的6~8月是苗高、径生长最快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锐齿槲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选的锐齿槲栎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参数、育苗技术和苗木生长规律。[结果]优选的锐齿槲栎种子净度为95%,种子长度为1.5~2.0cm,千粒重为2112~2897g;该树种大田育苗播种量为400g/m^2,苗木密度为70~80株/m^2,其苗高生长高峰期为7月下旬~9月下旬,茎生长高峰期为8月-9月,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1年生锐齿槲栎幼苗平均苗高可达54.3cm,平均地径可达0.74cm,〉5cm的Ⅰ级侧根数平均为14.8条,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结论]该研究为锐齿槲栎的幼苗培育和苗木质量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赣南湿地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赣南湿地植物的调查研究,湿地植物有76科152属276种(含种以下等级),具有种类丰富、多样性和观赏价值高等特征,并探讨湿地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湿地植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