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毛竹林碳含量和碳储量以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毛竹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含碳率波动范围为428.373 0 ~ 480.079 0 g/kg,平均为459.546 1 g/kg,其中竹叶的含碳率最低,竹秆的含碳率最高.毛竹地上部分碳储量为28.98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为14.27 t/hm2.从各组分分布来看,竹秆占总碳储量的51.84%,竹枝占10.27%,竹叶占4.90%,地下部分占总碳储量的33.00%.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73.93 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为91.95 t/hm2,占总碳储量的67.44%.毛竹林地上部分年固定碳量为8.28 t/(hm2 ·a),相当于同化二氧化碳的量30.36t/(hm2·a).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青龙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客土喷播试验工程基材养分进行现场跟踪测试,分析了喷播基材养分的时间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喷播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喷播后第3年分别比喷播时降低了4.05%~8.26%、1.78%~2.10%、8.46%~11.24%、1.10%~1.65%、9.35%~14.45%.喷播后各年份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在坡下、坡中、坡上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喷播后第1年速效钾含量在坡下、坡中、坡上差异极显著(P<0.01),第2年、第3年差异显著(P<0.05).喷播后各年份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坡中>坡下>坡上的分布规律,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森林与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研究非生长季森林与大气间的CO2通量特征,对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CO2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于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对其CO2通量特征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非生长季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较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在白天表现为碳吸收, CO2通量在12:30—13:30达到吸收峰值,夜间表现为碳释放,昼夜通量变动范围为-0.37~0.23 mg? m-2?s-1;日平均气温维持在-3.36~11.67℃时,光合有效辐射与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呈直线相关;5 cm处土壤温度与夜间CO2通量呈指数相关,但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