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氯仿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的脂溶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92种脂溶性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8种,可鉴定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之和达到83.41%,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Z)-13-二十二酰胺(12.79%)、二十四烷(9.13%)、二十八烷(8.76%)、油酸乙酯(8.06%)、(Z)-9-十八烯酰胺(5.57%).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飞虱科昆虫种类及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海南省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飞虱科昆虫分类及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对其飞虱科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应用Jaccard相似系数对各保护区飞虱种类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袁明:海南省5个保护区共有飞虱科昆虫83种,其中含9个新种,海南新记录种33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五指山与吊罗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尖峰岭同霸...  相似文献   
3.
利用几何形态学方法对库蠓6亚属的翅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进行亚属鉴定与亲缘关系探讨。采用地标点法对6亚属20种63头雄性库蠓标本的翅进行标点,通过计算质心值、普氏叠加、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聚类分析等对其翅形进行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质心值结果显示,6亚属库蠓翅的大小为二囊亚属>三囊亚属>带纹亚属>库蠓亚属>单囊亚属>屋室亚属,但差异不显著(P=1.961>0.05),说明翅的大小不能作为区分亚属的依据。主成分分析显示,主成分1(73.648%)和主成分2(12.372%)占总变异量的86.020%,可以解释库蠓属6亚属翅的主要差异;网格图表明差异的部位主要集中于径中横脉、翅基部、径1室、径2室和中4室内。典型变量分析显示,6亚属库蠓翅的形状变化差异显著(P<0.05),其中单囊亚属和三囊亚属的翅形差异最大,带纹亚属和屋室亚属的翅形差异最小,表明通过翅形差异能准确地将库蠓各亚属种类进行归属。聚类分析显示,6亚属库蠓中带纹亚属与屋室亚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三囊亚属与库蠓亚属的亲缘关系次之,单囊亚属与三囊亚属的亲缘关系最远,此结果与典型变量分析结果一致。综上,几何形态学可作为库蠓属亚属间亲缘关系与分类研究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4.
斑蝥素是芫菁科等昆虫产生的防御性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自然界中产生斑蝥素的昆虫主要存在于芫菁科、蜡蝉科以及拟天牛科中,其中以芫菁科昆虫含斑蝥素最为普遍。目前斑蝥素主要来源于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严重限制了斑蝥素资源的开发。为全面了解贵州省斑蝥素资源,笔者对贵州省含斑蝥素昆虫种类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草莓病虫害安全控害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培育无病虫壮苗1.1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栽培形式和目的选用相应的品种,促成栽培要选休眠期浅或基本不休眠的品种,半促成栽培或地膜及露地栽培,可选休眠深的品种,同时不应选用抗  相似文献   
6.
侯晓晖  陈祥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55-3357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飞虱科3属5种昆虫的16 S rDNA序列,对DNA序列进行测定,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采用Mega 4.0软件,利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进行5种飞虱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一致,3个簇角飞虱属物种中华簇角飞虱(Belocera.sinensis)、褐额簇角飞虱(B.fuscifrons)和爬竹簇角飞虱(B.ampelocalamus)单独聚为一支,与偏角飞虱属海南偏角飞虱(Neobelocera hainanensis)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短头飞虱属显脊短头飞虱(Epeurysa distincta)的亲缘关系较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7种不同产地和品种的斑蝥(Mylabris)所含化学组分,共鉴定出12种组分,其中4种成分均在所有斑蝥中检出。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与品种斑蝥的化学成分组成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飞虱科5属10种15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长约480 bp片段的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特征.所获序列中,A+T约占77.5%,其中,190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约占39.6%).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与内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317)最高,内群各属间和各属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209和0.132)次之,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013)最低.构建了10种飞虱科昆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各属飞虱基本上形成单系群;各种飞虱各自不同地理种群均聚为一支,构成一单系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种类的飞虱.上述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吸血蠓近似种,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在种类鉴定中存在的操作繁琐、难度大等不足,提出了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的吸血蠓近似种鉴定方法。以二囊亚属中的黑色库蠓(Culicoides pelius)、无害库蠓(Culicoides innoxius)、白带库蠓(Culicoides albifascia)、不显库蠓(Culicoides obsoletus)、东方库蠓(Culicoides orientalis)、苏格兰库蠓(Culicoides scoticus)和琉球库蠓(Culicoides actoni)等7种库蠓近似种的部分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作为分析对象,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分析遗传距离,同时应用MEGA 6.0软件以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经过Clustal X序列比对及人工校对、编辑后, 7种吸血蠓CO Ⅰ基因长度为494 bp,遗传距离在种内和种间具显著差异(P<0.05),系统发育树中不同库蠓种类各自构成单系(群),同种类不同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可用于吸血蠓近似种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0.
天然产物斑蝥素对两种稻飞虱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斑螯素处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结果显示,对褐飞虱的致死中量为0.00915μg·♀-1,对白背飞虱为0.0189 56μg·♀-1,均好于异丙威的杀虫效果,但比吡虫啉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