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1.
2.
文章研究了广州夏浦围工业区42种园林植物新叶、老叶、新枝和老枝中9种元素(K、Ca、Mg、S、Mn、Zn、Al、Cu和Pb)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组织中K和ca浓度较高,Mg较低,反映土壤对K和Ca的供给充足,对Mg的供应可能不足,与大气沉降物中K和ca浓度较高,Mg浓度较低的特征一致.植物叶片元素浓度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腐病病菌致病性、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穗腐病是近年发生危害严重的水稻穗部病害.本研究对穗腐病的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分离了病原菌并测定了致病性,筛选了防治该病的杀菌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紧穗型的粳稻及籼/粳杂交稻组合较穗型松散的籼稻及其杂交组合更易感病.水稻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遇阴雨高湿、温暖天气该病发生危害重.用分离到的4个菌(层出镰刀菌、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和细交链孢菌)进行人工接种,均能使稻粒感病,初步确定层出镰刀菌为主要初侵染菌.室内抑菌测试结果显示,5 mg/L以上浓度的多菌灵、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对层出镰刀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达到81.31%~100%.抑制中浓度为0.000 7~0.947 6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用三唑酮、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喷雾防治一次,防效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4.
致病力不同的3个水稻纹枯病菌株在改良的Richard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毒素,培养液过滤后经灭菌、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和浓缩得到粗毒素。用3种毒素处理不同类型的水稻种子,测定发芽率、对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病力菌株产生的毒素毒性差异明显,3个菌株粗毒素对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能力越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在同种毒素相同浓度下受到的抑制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是一种重要菌寄生真菌,该菌己广泛应用于多种病害的生物防治上。本研究构建了双元载体pCATPH—I(GenBank登录号为:KC252999),并利用该载体成功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绿木霉遗传转化,转化效率可达385~460个转化子/10s绿木霉分生孢子。转化子的PCR和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T—DNA己整合进该菌的基因组中且在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能够稳定遗传。利用该转化体系成功建立了超过2000个转化子的转化子库,通过转化子与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限hizoctoninsolani)对峙培养在该转化子库中成功筛选到两个重寄生缺陷突变体,D441和A281。本研究的完成可为绿木霉的功能基因组学及重寄生分子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4种病原菌均能在温度4℃~40℃、pH 3~12条件下生长,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5℃~30℃,不同菌最佳产孢的pH值差异较大。4种菌均能在供试的碳、氮源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碳、氮源对各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不同。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水稻后期穗部褐变病害,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设计不同药液量、喷雾方法(细雾、粗雾)防治水稻后期发生的重要病虫害。结果表明,在药剂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对于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穗颈瘟、穗腐病和稻纵卷叶螟,同一品种和相同药液量下,细雾喷雾防效最好,粗雾喷雾防效最差;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或第1次喷粗雾第2次细雾防效相当。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用药量675 L/hm2或750 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900 L/hm2、1200 L/hm2和450 L/hm2,最差的是225 L/hm2。对于发生在稻株中下部的纹枯病和稻飞虱,同一品种相同药液量时,2次粗雾喷雾防效最好,其次是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再次是第1次喷粗雾第2次喷细雾,2次细雾喷雾防效最差。无论是发生在上部的病虫害,还是发生在中下部的病虫害,药液量和喷雾方法相同,对秀水09的防效均好于对甬优12。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900 L/hm2药液量防效最好,其次是1200 L/hm2和750 L/hm2,药液量少于900 L/hm2时,防效随药液量减少而下降。225 L/hm2药液量且采用细雾喷雾,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效均低于50%,特别是对甬优12的防效更差。但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并非药液量越多防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