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茶秆竹高生长模型的比较及组合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 5种 S增长模型的比较及组合选择 ,结果表明 :S增长模型都具有单调性、渐近性和拐点 ,此特征能客观地反映诸多自然和经济规律 .通过一定的加权组合 ,用多个增长模型来反映 S变化过程 ,可以提高拟合的精度 ,多个模型的组合要优于单个模型 .用加权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茶秆竹的高生长过程 ,在实际生产中可选择 yp2 或 yp 3 组合  相似文献   
2.
茶秆竹林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索茶秆竹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本文应用多种数学模型对茶秆竹林叶面积指数与年龄、胸径、立竹密度、留枝盘数等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紧密相关,当叶面积指数为7.47时,茶秆竹生物量最大。本文同时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与胸径、立竹密度的关系表,以为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秆竹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数学模型对茶秆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茶秆竹各器官间的咽归模型。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的茶秆竹的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4.
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福建华安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分析表明 :红锥天然林土壤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表土层养分状况优于深土层 ,但土壤偏酸 ,淋溶与富铝化作用强烈。红锥天然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及林下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均比一般杉木人工林优越。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与超富集植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重金属污染现状,总结了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出发 ,对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 ,乔木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灌木层的物种——多度符合 Weibull分布 ;相对于其它各层 ,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均较大 ,均匀度较小 ;在考虑样地面积对多样性指数影响和精确反映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方面 ,Shannon- wiener指数要优于Mclntoch指数  相似文献   
7.
茶秆竹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比较复相关系数 R,修正剩余标准差 Sδ 和 F检验选择出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主要因子 ,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因子进行选择 .结果表明 :这两种方法选择的结果一致 ,影响茶秆竹秆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和密度 x8,影响全株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竹高 x5和密度 x8.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对植物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金属对植物体的毒害在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理可以为减轻重金属对植物体的毒害,规避重金属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重金属对植物细胞分裂、细胞超微结构、细胞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酶活性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茶秆竹林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趋势面分析 ,采用 2因子 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的原理与方法 ,建立茶秆竹林生物量与立竹密度 ( N)和胸径 ( D)关系的回归模型 ,分析单因子产量反应 ,建立边际产量模式 ,同时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探讨 2因素的交互作用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生物量、密度和胸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D和 N单独作用时 ,林分的最佳密度为 1 843 5株 /hm2 ,平均胸径为 5.73 cm.生产弹性系数 EP<0 ,说明现存竹林密度 N=1 981 5株 /hm2偏大 .立竹密度与胸径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 ,N和 D分别介于 1 5750~ 2 0 2 50株 /hm2 和 4.5~ 6 .5cm时 ,茶秆竹的生物量可获得最佳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