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Water is usally thought of a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emi-arid ecosystem.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06,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odeling precipitation on seasonal patterns in concentrations of soil-available nitrogen and to describe the seasonal patterns in soil nitrogen availabilit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rates of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of topsoil at Daqinggou ecological station in Keerqin sand land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Manipulation of water (80 mm) was designed to be added to experiment plots of sandy grasslands in dry season. Water addition (W) treatment and control (CK) treatment were separately taken in six replications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 12 plots (4 m×4 m for each) with 2-m buffers betwee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 were not affected by adding water in sandy grassland of Keerqin sand lands.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s ranged from 0.5 μg·g-1·month-1 to 4 μg·g-1·month-1. The highest value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on October 15 in control plots.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contents exhibited "V" shape pattern that was related to seasonal patterns of soil ammonium-N (ascending trend) and nitrate-N transformation (descending trend).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空代换法,以福建省宁化县严重退化紫色土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按侵蚀强度由强到弱选取4种生态恢复措施Ⅰ、Ⅱ、Ⅲ、Ⅳ,研究了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紫色土退化生态系统的植物出现43科78属86种,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类型中出现12个.沿恢复梯度,植物的生活型谱逐渐丰富,种子植物属各分布区类型出现的属数趋于增加,各种叶特征所对应的植物属数依次增多.可见,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区系与群落外貌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该紫色土生态系统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三明对临近的、土壤肥力相近的33年生福建柏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蓄积量福建柏人工林分别为975株/hm^2,21.6cm,21.37m,420.7m^3/hm^2;而杉木则分别为1117株/hm^2,23.3cm,21.89m,488.7m^3/hm^2.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于杉木.福建柏在幼林阶段生长慢,但在成林阶段连年生长量超过杉木.福建柏10年生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10年生后连年生长量逐渐增加,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5,18,19年生时超过杉木,33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杉木的1.20,1.35和1.50倍.  相似文献   
4.
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生态文明理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从源头遏制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借鉴"生态省"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三北"的基本框架,其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道德体系和生态法制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围栏和未围栏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N、NO-3-N、矿质N和微生物体N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围栏还是未围栏林地,土壤NH+4-N、NO-3-N和矿质N含量均很低.围栏林地中土壤NH+4-N和矿质N比未围栏林地高(P0.001),土壤NO-3-N的结果则相反(P0.001),而土壤微生物体N差异不明显(P0.05).方差分析表明,土壤NH+4-N、NO-3-N、矿质N和微生物体N均存在明显的月份之间差异(P0.001);土壤NH+4-N、NO-3-N和矿质N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的单峰变化;土壤微生物体N并不是完全随季节波动,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强的相关性(P0.001).林分和月份对土壤NH+4-N和矿质N的交互作用十分明显(P0.001),对土壤微生物体N作用明显(P0.05),而对土壤NO-3-N作用不明显(P0.05).可见,与未围栏相比,围栏对提高樟子松林N养分有效性、林分生产力和稳定性以及保护环境都是有利的.为此,建议对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实行禁牧和禁止凋落物收集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半干旱区草地生产力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对草地进行水(0,80 mm)、氮(0,20 g/(m[[sup]]2[[/sup]]·a))、磷(P2O5)(0,10 g/(m[[sup]]2[[/sup]]·a))添加实验,研究了200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土壤呼吸的响应. 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 m × 4 m的样方中. 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不仅增加了ANPP,而且推迟了植物生长高峰期; 草地生产力明显受到氮素的制约,水分和磷素并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土壤呼吸7月份最高;干旱期添加水与不添加水处理的CO2排放速率差异显著; 添加水增加了土壤CO2的排放速率,但是施磷肥对土壤呼吸存在抑制效应. 建议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的管理应以施氮肥为主,辅以磷肥,不宜灌溉.   相似文献   
7.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库与C吸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C库和C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C库总量为2 2 2 5 0 8t hm2 ,比纯林增加了 2 1 85 %,其中活植物体部分和土壤碳库分别为 139 75 5t hm2 和 80 2 81t hm2 ,分别占C库总量的 6 2 81%和 36 0 8%.混交林和纯林杉木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6~ 11年最大 ,分别达 7 35t hm2 和 5 79t hm2 .混交林乔木层 2 7~ 2 8年C净固定量为 7 970t hm2 ,折算成CO2 为 2 9 2 2 3t hm2 ,是纯林的 1 19倍 ,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C年归还量分别为 2 5 2 8t hm2 和 0 871t hm2 ,分别是纯林的 1 0 5倍和 1 17倍 ;混交林和纯林中叶和枝C年归还量分别占凋落物C年归还量的 6 6 5 7%、2 3 81%和 6 1 0 3%、2 5 2 0 %;而 <0 5mm的枯死细根C年归还量分别占枯死细根C年归还量 6 0 %和 5 9%.凋落物中叶和枝及 <0 5mm的死细根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归还的主体 .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研究了施肥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和氮磷肥混施均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群落中的优势种以及植物的科属结构,显著增加了群落植被高度和盖度,其中施氮肥和氮磷肥混施比对照的植被高度均提高了64.5和66.8cm,植被盖度分别提高17.1%和18.1%。2)施磷肥对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3)施氮肥和氮磷肥混施均显著减小了沙质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其中施氮肥和氮磷肥混施分别减少物种数49.5%和51.5%。4)施磷肥对群落物种数和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表明除了生产力,合理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也是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经营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科尔沁沙地东南部草地生产力自然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了水、氮、磷添加对沙质草地的影响。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m×4m的样方中,样方之间留2m缓冲带。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质草地生产力的恢复受氮素的限制,与水和磷无关;2005年生长季所有添加氮肥的样方,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均较对照明显增加(P<0.05);禾本科根量在地下生物量中占优势。受限于地下生物量测定,目前的研究可能低估了我国北方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