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态系统三重价值的全面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在本质上是现代工业文化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文化危机的集中表现之一,要克服生态危机就必须走向生态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在  相似文献   
2.
张文涛  严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91-10293
价绍了中国林业史、中国林业史学、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等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只有把握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才能找到林业史学的努力方向,进而促进林业史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育浅谈     
一、美学思想的渊源及社会 主义美育的任务 “美育”这个词是18世纪末德国的大剧作家和诗人席勒在其主要著作《美育书简》中首先提出来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正处于启蒙时期,当时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如赫尔德、席勒、歌德等人,受法国启蒙运动者卢梭、狄德罗等人的影响,在文学艺术范围内进行主反封建义的斗争,猛烈抨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是新形势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经验总结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教育,1958年明确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各校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农业正在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劳动者的智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种新趋势使得农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科学、需要技术、需要人才,因此,对教育提出了更紧迫的新要求。但是,目前高等农业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李飞  严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93-1095
研究了《左传》中有关生态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当时统治阶级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描述,提出《左传》蕴含着天人合一、顺天则时、俭用节欲等丰富的生态思想萌芽,它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化的目标选择生态文化的发展之路,发展生态文明,既是哲学和文化发展理论的突破,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高等农业院校正在修订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这是继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和研讨本科生培养基本规格之后,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工作。 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和管理教学的基本文件,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因此,修订教学计划必须要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出发,根据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规律,进行精心设计。本文仅就修订教学计划中的几个认识问题谈一点意见,以求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清代以来,人们对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史料熟知和记载的研究。从中分析得出这些史料记载的来源途径:有些出于人们的游览见闻,有些见于政府经营管理森林的措施,还有些是对森林实地考察的总结。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探讨清代东北森林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加强绿色大学建设。绿色大学建设的关键,是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培养具有明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正确对待生态文明的态度、高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和实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实施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存在教育内容较为散乱、缺乏独立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等突出问题。因此,高校要在处理好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承接关系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结构、建设原则、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