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千岛湖野菜植物有91种,隶属40科74属,研究千岛湖野菜植物的生长习性、适生条件、食用部位及其药用价值;阐述野菜植物的特点,提出千岛湖野菜植物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对千岛湖林相改造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千岛湖林相改造的建议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10种观赏木兰在千岛湖区栽培不仅适应性强,而且速生性好,4年生的高生长达3.12~5.35 m,胸径4.55~7.51 cm,冠幅1.68~2.61 m,其中Ⅰ类4种木兰的高、径、冠生长分别为4.46 m、6.69 cm、2.30 m,生长最突出的杂交马褂木的高、径、冠生长分别为5.35 m、6.96 cm、2.61 m。观赏木兰经过4 a培育达到Ⅰ、Ⅱ类的苗木规格,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用苗,可获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树移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树移植过程中的大树选择,移植季节,移植方法(包括带土球和裸根移植)和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等一整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探讨“景区”及“地域景区化”内涵,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分析以千岛湖旅游为背景的地域景区化旅游,对于加快旅游转型、统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和富民强县,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景点品位,推进景城共建工程,深化景乡一体化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等地域景区化旅游策略.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林区的森林经营认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经营千岛湖周边3.3万hm^2山林,文章根据IMO(瑞士市场生态研究所)对其进行预评估,就千岛湖林区开展FSC体系森林认证的意义和森林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直在追求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功能。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生态服务功能最优化、最大化,阔叶化、珍贵化、彩叶化健康森林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南方森林可持续发展方向。21世纪以来,千岛湖区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在阔叶化、珍贵化、彩叶化健康森林建设方向进行了有益探索,而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见效慢,可借鉴的成功范例不多。基于协调、创新理念,提出阔叶化、珍贵化、彩叶化健康森林建设应当注重科学性、多样性、速生性、多元化、经济性的有机统一,建立相应的理论、管理、科技和生态型、富民型、服务型的林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中的八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千岛湖自然、经济特点,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发展远景,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受到高度关注。以景观学、生态学、经济学、林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生产科研成果,就“森林彩化工程与森林演替规律、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抚育措施、季相树种选择配置、适地适树造林、旅游发展需求、弘扬地域文化、秀水富民”战略等八大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供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有利于提高公园植物景观质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建设的思路、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沙培法,研究分析了0、50、100、175mg/kg4种不同氮营养供给水平对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幼苗生长和其体内氮、磷二种养分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0~100mg/kg氮对幼苗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超过100mg/kg氮时,过量供氮对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氮供给不足时,幼苗表现出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系,根冠比大;幼苗根和茎叶中的氮浓度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供氮为0~50mg/kg时,幼苗根和茎叶中的磷浓度随氮浓度的增加稍有下降,当供氮浓度在50~100mg/kg时,根和茎叶中磷浓度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氮浓度超过100mg/kg时,其根和茎叶中的磷浓度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