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黑赤曲霉(Asp.niger-W1)为出发菌,经紫外诱变、亚硝基胍处理获得—蔗糖酶高产菌(Asp.niger-W3)。经固态发酵培养获得高活力蔗糖酶。该酶在50-55℃有较高活力,在pH5.5-6.0范围内有较高稳定性。该菌种选育成功,可为果葡糖浆生产提供了一种简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SS+M、SS+NM、NT+M、NT+NM)在河南西平进行连续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4种酶的活性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即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酶活性从播种到花后45天先升高后下降,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花后15天达到最大值。在0~5 cm和5~10 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SS+M>NT+M>SS+NM>NT+NM;在10~20 cm土层,NT+M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急剧下降;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在大多数时期深松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免耕处理,SS+M>SS+NM>NT+M>NT+NM。在豫南雨养区实施秸秆覆盖深松能够提高土壤的酶活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生物肥对西藏青稞生长的影响,开展了谷特菌不同施用时期(播前、青稞拔节期),不同施用量对青稞产量影响的试验,供试生物肥为谷特菌,供试青稞品种为春青稞藏青320。在青稞收获期采样分析了青稞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同时采集土样分析了土壤蔗糖酶、微生物量N等指标。结果表明:(1)施用谷特菌促进青稞分蘖,增加成穗数,在拔节期施用还能提高青稞灌浆能力,增加青稞穗粒数,提高青稞产量;(2)施用谷特菌对土壤0~1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影响大,表现为土壤蔗糖酶活性随谷特菌施用量增加而增强,当施用量相同时,拔节期施用谷特菌导致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强,但对土壤微生物量N影响无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3个栽培品种的冬芽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茎尖培养生长差异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添加果糖的效果优于蔗糖,而提高蔗糖浓度可以促进茎叶生长;不同品种茎尖的蔗糖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生长良好的品种(剑持)其蔗糖酶活性及酶蛋白含量高于生长较差的湖桑32号和一之濑;茎尖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例差异明显.其中GA、ABA含量及其比值剑持较高,其次为一之濑,湖桑32号最低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南麓5个林龄侧柏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太行山南麓地区20,30,40,50,60年生侧柏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呈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脲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两种土壤酶活性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从表层0-10 cm至深层30-40 cm酶活性下降幅度均超过46%。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均与土壤含水率、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二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不完全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率和砂粒体积分数,二者能解释71.2%的变化;脲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DON、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四者能解释71.5%的变化,暗示温度和水分可能是该区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主要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Early weaning induces villous atrophy in the small intestine. Reduction in villous height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fter weaning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s in brush‐border enzyme activity. Body weight gain after weaning is, therefore, correlated with villous height. This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small intesti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fter wean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pig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llous height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digestive enzym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has not been studied with piglets from the suckling to the growing period. Five suckling piglets, four piglets in the proximal stage of weaning, four pigs in the distal stage of weaning and four growing pigs were used. The activities of lactase (LA), sucrase (SA) and maltase (MA) were determined. LA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villous height in weaning. SA and M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illous height from suckling to growing. In a previous study, non‐infectious dyspeptic diarrhea wa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growing piglets on Japanese swine farms. The maintenance of villous height to retain disaccharidase activity may prevent dyspepsic diarrhea in this stage.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60只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断奶日龄(3月龄断奶)的5月龄健康阿勒泰×特克赛尔杂交F1代羔羊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体重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的8只羔羊分为大体重组(HBW组)4只,平均体重(37.20±2.80)kg;小体重组(LBW组)4只,平均体重(28.24±3.75)kg。测定两组羔羊十二指肠绒毛组织形态学指标、消化酶活性及其黏膜中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载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载蛋白2(GLUT2)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HBW组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LBW组(P< 0.05),而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差异均不显著(P> 0.05);HBW组羔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LBW组羔羊(P< 0.05),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LBW组羔羊(P< 0.01),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在两组羔羊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HBW组羔羊SGLT1表达量显著高于LBW组(P< 0.05),GLUT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BW组(P< 0.01)。综上所述,反刍动物体重增加与十二指肠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这些消化酶及葡萄糖运载蛋白的分子生物学上调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苏丹草-黑麦草这一新型种植制度的科学施肥、土壤肥力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年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饲草产量、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明显增加苏丹草、黑麦草鲜草产量,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最高,分别比NP(氮、磷肥配施)处理增产17.9%、17.3%、21.7%、23.2%,分别比NK(氮、钾肥配施)处理增产26.9%、20.2%、23.3%、25.9%,分别比PK(磷、钾肥配施)处理增产312..9%、339.8%、231.7%、223.1%,且效果显著。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NPK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高于CK、PK处理,部分达到显著水平,与NP、NK处理相当;土壤磷酸酶以碱性磷酸酶为主,苏丹草、黑麦草试验期NP、NK、NPK处理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CK、PK处理。【结论】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明显提高饲草产量,影响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保存的菌种黑曲霉TH-2经柠檬酸-磷酸缓冲液抽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电泳纯的蔗糖酶.纯化后的蔗糖酶比活为135.90 U/mg,回收率为37.7%,提纯倍数为20.3倍.测得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05,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4.4.以不同浓度蔗糖为底物测得Km值为23.1 mmol/L.Ag+对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Zn2+,Cu2+,Mn2+对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Caco-2细胞膜上蔗糖酶和麦芽糖酶这两种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不同培养时间检测,并以儿茶素单体EGCG作为抑制剂,探究其对Caco-2来源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aco-2细胞培养18 d后膜表面具有较高活性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可用于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儿茶素EGCG具有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抑制活性,抑制IC50分别为31.08μg/m L和36.44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