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202篇
  494篇
综合类   800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254篇
畜牧兽医   21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15日龄成都麻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在基础饲粮中按照质量比分别添加0.5%(低剂量组)、1%(中剂量组)、2%(高剂量组)的复方中草药,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试验1、2、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9%、4.34%、4.98%(P<0.05);试验2、3组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7%、3.63%(P<0.05);(2)试验2组和3组的总蛋白(T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20%、6.08%(P<0.05);试验2组和3组的尿素氮(BUN)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2.72%、16.36%(P<0.05);试验2组和3组的谷草转氨酶(AL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84%、19.22%(P<0.05);试验3组的谷丙转氨酶(AST)较对照组降低19.34%(P<0.05);(3)试验2组和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80%、20.00%(P<0.05);试验3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提高22.37%(P<0.05);(4)三个试验组的IgA、IgM、IgG、IFN-γ、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提高10.06%(P<0.05),试验2组和3的组溶菌酶(LZM)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79%、5.66%(P<0.05)。综上,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饲喂剂量为1%。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稻蟹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基地选择、稻田工程建设、水稻栽培、河蟹养殖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蟹产品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2019年中国生猪和猪肉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而带动CPI快速上调的“高通胀风险”及与工业生产PPI下降的“高通缩风险”关联性,探讨了推动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的机制。难控性“猪疫情”、规律性“猪周期”、投机性“猪炒作”及泛化性“外贸战”是促进肉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启动”、“叠加”、“内讧”及“外推”四大机制,并建议以此为机遇,充分利用新时代人们消费理念的绝对绿色健康性和恩施山区区域的相对独立分散性,克服浮躁性无序养殖心态,建立不受“猪周期”影响和少受“猪疫情”影响的“种-养-销”绿色立体生态产业链,使其与“猪炒作”脱代际,与“外贸战”失偶联,逐步形成新时代理性养殖和健康养殖与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旱作区土壤压实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旱作区农田不同层次土壤压实度特征,基于2017年采集的255个土壤样品,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地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淮海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层次的土壤压实度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土壤压实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厚度均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耕作层最大厚度可达22.50 cm,最低仅有10.21 cm;压实层厚度最大可达17.50 cm,最小值也达到7.50 cm。从不同层次来看,耕作层和压实层的压实度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耕作层压实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最大值可达87.68%以上,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地区。和压实层压实度相比,耕作层压实度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在70%~80%时获得较高产量。分析表明,土壤压实度受到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土壤自然属性等环境因子和机械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农田土壤压实情况的改善及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遵循动物福利"5F"原则,结合150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奶牛场动物福利评价体系,测度动物福利水平,并进一步建立嵌入动物福利水平测度值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收入函数,验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是影响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动物福利的最重要的2个维度,受访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平均水平较高,卫生福利亟待提升,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和行为福利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与田块间适宜耕作半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的适宜耕作半径及主要影响因素,该文以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所辖八五九农场为研究区,以农场内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国土资源第二次调查矢量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个管理区的适宜耕作半径均值是5 055 m,耕作半径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7 438和3 265 m;平均耕作半径对应农机出行时间为20 min,摩托车出行时间为10 min;适宜耕作半径与水田种植比例、土地面积、聚居居民点与对应连队几何中心偏差距离均值的显著性检验F值远大于F0.01,三者对适宜耕作半径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三者的回归系数依次为-17.892、0.208、-0.147,即水田种植比例较高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小;土地面积较大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大;偏差距离均值较大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稻渔综合种养可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复合经营,从平面生产转变为立体生产,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综述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概况,阐明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增产增效作用及与之配套的稻田工程技术、安全植保技术、安全施肥技术、鱼病防治技术、水质管理技术的实施过程,指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展望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阐明黄土高原旱作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培肥措施下产量可持续性和有机碳库稳定性对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培肥模式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玉米农田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处理下产量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土壤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及碳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培肥措施下2014-2018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OMNF处理具有最高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增加了42.75%、108.73%,同时OMNF处理产量稳定性(0.34)和可持续性指数(0.43)最佳,具有高的增产潜力。2)不同培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P<0.05),0~30 cm土层有机碳提高幅度为6.80%~18.81%,ST、OM、OMNF等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P<0.05),0~30 cm土层提高幅度分别为5.24%~57.05%、4.31%~20.69%、4.72%~25.17%、6.58%~7.95%。不同培肥处理土壤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加。3)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均以矿质结合态有机碳为优势组分(55.60%~67.51%),颗粒有机碳以闭蓄态颗粒有机碳为主要组分(19.14%~22.50%)。在0~10 cm各土层,OMNF、NF处理土壤碳库稳定性较高,ST、OM、OMNF处理能促进土壤碳库活性,其他土层变化规律不一致;随土层加深,ST、OM、OMNF处理的碳库稳定性提高。综合来看,OMNF措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固碳,是该区域玉米种植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较好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优先区划定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 "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 041 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 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 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Soil moisture fluctuation (SMF) stress due to erratic rainfall in rainfed lowland (RFL) rice ecosystems negatively affect production. Under such condition, root plasticity is one of the key trait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for plant adapt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root plasticity expression and its functional roles in water uptake,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yield under SMF using three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 with major genetic background of KDML105 and a common substituted segment in chromosome 8. The CSSLs showed greater shoot dry matter production than KDML105 under SMF,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resulting in higher grain yield. The root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total root length of the CSS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KDML105 due to the promoted production of nodal and lateral roots. Thes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common substituted segments in chromosome 8 of the 3 CSSL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ir root plasticity under SMF and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water uptake and consequently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yield. These CSSLs could be used as a good source of genetic material for drought resistance breeding programs targeting rainfed lowland condition with fluctuating soil moisture environments and for further genetic studies to elucidate mechanisms underlying root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