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65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甘肃省干旱情势为由干变湿再变干,近年干旱趋势逐渐加重;四季均呈现由干变湿然后变干的趋势,近年春季变干趋势显著;干旱强度在全省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局域性轻旱和全域性中旱。在周期性变化方面,甘肃省的干旱时间周期性强弱依次为39、13、7、22 a尺度,但不同时间尺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干湿震荡规律。在空间格局方面,甘肃省整体上呈西北部干旱缓解、东南部干旱加剧的趋势;春季干旱加剧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干湿状况基本相似。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甘肃省分为东南地区东部(Ⅰ区)、西北地区(Ⅱ区)、中部地区(Ⅲ区)和东南地区西部(Ⅳ区),其中Ⅲ区呈干旱缓解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干旱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1958-2001年甘肃省4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年有效降水次数,通过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同时利用墨西哥帽子波变换技术,对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一致性异常是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的首要特征;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异常区域大致分为4个关键区;从总体上看(较大时间尺度),甘肃省年有效降水次数是增加的,而从较小时间尺度看,则表现为增中有减,减中有增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采用1961-1990年逐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之后依据1951-2000年逐月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各个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特征。最后分析了六个遥相关指数与每个区域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标准化序列的相关关系,指出中国气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51—2000中,我国大陆35oN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暖显著于35oN以南。23-35oN、90-112.5oE即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和云南的西部变冷。所有区域90年代为最暖期,且都存在显著变暖趋势。35oN以北地区冬季的变暖速率显著大于夏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升温速率。我国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而且不同季节,响应全球大气变化的区域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REOF法对黑龙江省5~9月降水异常进行了分区,分析了不同分区内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降水异常可分为西南部、东部和西北部3个分区;西南部旱涝事件交替频繁,西北部强的旱涝事件发生概率最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减少趋势显著,其他时段内降水无显著变化趋势,不同分区内降水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3个降水异常分区降水均存在不同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西南部降水准11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东部三江平原2~4年尺度周期信号在整个时域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多分辨率分析、数理统计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地区1999-2008年地闪频率、强度、回击次数进行统计,对地闪频率资料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地闪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闪发生频率呈现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地闪增加;地闪频率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市一致型(多雷或少雷型),渝西多雷(少雷)和渝东北少雷(多雷)反向型,这是重庆地闪异常的主要特征;地闪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4个区,即渝西、渝中部、渝东南、渝东北区;地闪活动存在12个月、20个月、29个月左右较长周期和3个月、6个月左右较短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6.
基于SPEI的1981-2017年中国北方 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逐日降水量实测数据以及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获取的潜在蒸散发量,计算了中国北方地区1981-2017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及旋转经验正交矩阵(REOF)等方法,探讨了近37年来北方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7年北方地区约有74%的区域SPEI呈减小趋势,其中显著减小(P<0.05)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3%,区域平均SPEI趋势率为-0.015·a-1P<0.01),1994年为其突变年;(2)近37年来,北方地区轻度干旱(-1.2REOF方法划分的三个主要干旱特征区分别为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其中华北区无明显趋势变化;东北区经历了干旱化到湿润化的反转;西北干旱区在研究时段内干旱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王震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7-19608,19651
选用辽宁省35个代表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研究极端最高气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REOF、均方差等方法,反映辽宁不同地域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年极端最高气温可分成3个区域,分别是东北部地区、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阈值分布特征与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极端最高气温阈值相对较高的地区位于西北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地区位于东南部和东部大部地区;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在冬季变化最大,夏季变化最小,极端最高气温日数在夏季变化最大,而春、秋、冬季变化都不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1960-2010年月降水量和无雨日数资料,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EOF、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分析、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新疆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OF分解得出,新疆干旱指数存在三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即全区一致变化型、南北反向变化型和东西反向变化型;根据REOF前四个旋转荷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新疆干旱指数分成四个区,即新疆北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新疆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增大的总趋势,新疆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减小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秋季降水区划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EOF)、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960~2004年秋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秋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秋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这是山西省秋季降水异常的主要特征。降水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南部区。各异常区秋季降水都存在10年以上长周期和3~9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将5—9月作为吉林省农作物的生长季,利用吉林省47个气象站1961—2001年实测月降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累计距平、EOF、REOF、Man—Kendall趋势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生长季降水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布以及趋势性、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41a中,吉林省生长季降水表现为减少趋势(0.969mm/a);从空间上看,生长季降水存在4个相关性大的次区域;全省大部地区的变化趋势都与过去相同,即未来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仍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