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 χ2检验、Cx的t检验、Morisita I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x和I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 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Poisosn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 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
毛红椿无性系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了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1)毛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类型,参试的10个无性系中有8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80%),有2个无性系同时包含2种生根类型;(2)毛红椿根系效果指数以TC01无性系最高,为36.5,毛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与生根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6月、9月和10月上旬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发现杭州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的捕食性天敌有5科7种,主要是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Okamoto)、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和小花蝽属Orius spp..日本通草蛉幼虫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捕食作用强弱为:日本通草蛉3龄幼虫捕食若虫>日本通草蛉2龄幼虫捕食若虫>日本通草蛉3龄幼虫捕食成虫,其对应的搜寻效率α与处理时间Th值分别为1.0141、0.5687、0.3757和0.0075、0.0121、0.0267.成虫和若虫共存时,日本通草蛉3龄幼虫喜好捕食若虫.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日本通草蛉2龄、3龄幼虫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其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关系分别为:E=0.3164 P-0.4700和E=0.3411 P-0.4762.日本通草蛉幼虫间存在分摊竞争.  相似文献   
4.
卢航  芶琳  李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31-13433
[目的]探索并建立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改良SDS法结合Silica吸附柱提取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通过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获得的DNA进行浓度、纯度及质量检测。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悬铃木方翅网蝽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基因组28S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浓度为52.8μg/ml,A260/A280为2.06,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PCR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特异,经克隆并测序后表明为悬铃木方翅网蝽COⅠ和28S基因。[结论]该方法可得到较纯净完整和扩增效果良好的DNA,能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结果显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卵孵化都集中在产卵后的第7~11天,平均发育历期9.34d,平均孵化率89.14%:若虫羽化集中在孵化后的第8~14天,平均发育历期10.23 d,平均羽化率66.90%;成虫寿命在30~65 d之间.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境内的5个毛红椿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ISSR与SSR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群体总体表现为杂合子过剩,纯合子不足,总的遗传多样性偏低;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度(h)为0.2524,各群体基因多样度按大小排序为:九连山>官山>井冈山>马头山>岩泉。毛红椿群体规模小且林龄结构单一,推测这是造成其杂合子过剩但是基因多样性低下的主要原因。遗传分化指标(GST)显示受检测的毛红椿各群体间已发生显著分化,但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约占总变异的70%,仍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基因流值(Nm)仅为0.596,多世代后的随机遗传漂变会逐渐加剧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为保证遗传完整性及保持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在江西境内可仅选择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九连山与官山两个群体来开展毛红椿的资源保存以及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7.
郭晓燕  陶国峰  张露  易敏  程子珊  黄若 《核农学报》2019,33(12):2499-2508
为探究毛红椿凋落叶水浸液的自毒作用,采用生物测试法研究毛红椿凋落叶水浸液对自身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凋落叶水浸液石油醚、乙醚、氯仿、甲醇4种不同极性萃取组分中存在的自毒物质。结果表明,凋落叶水浸液对毛红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存活率等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中浓度溶液(100 g·L-1)对种子发芽和茎长达到显著抑制水平,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茎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8%、31%、31%和17%;低浓度溶液(10 g·L-1)对根长的抑制达到显著水平,抑制率为25%。毛红椿凋落叶水浸液4种不同极性萃取组分中共鉴定到22种化合物,总体含酰胺类、长链脂肪酸、酚类、苯甲酸衍生物、烷烃类、腈类、二甲苯、松油烯及谷甾醇等物质,其中酰胺类、长链脂肪酸、酚类、苯甲酸衍生物成分可能为毛红椿自毒物质。本研究结果为探索毛红椿的濒危机制,促进毛红椿的实生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了外源多胺对红椿干旱胁迫下TcSAMDC基因表达的修复效应研究。实验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干旱胁迫梯度,干旱结束后,喷施了1 mmol/L的外源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溶液作为修复处理,旨在探索湖南本土珍贵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在遭受季节性干旱胁迫后的生理变化以及有效修复措施。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了红椿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Tc SAMDC)基因片段,测序得到一条532碱基对的DNA。2)外源Put、Spd和Spm溶液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红椿Tc SAMDC基因表达的修复效果都非常显著(α=0.01)。3)3种外源多胺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对红椿叶片的Tc SAMDC基因表达表现出不同的修复调节作用,其中以外源Spd效果最佳。因此,人为施加外源多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红椿TcSAMDC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植株的干旱修复能力。采用人工喷施外源多胺诱导Tc SAMDC基因表达,于对抗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高效氯氰菊酯以300和450mL/hm2、阿维菌素以600和900mL/hm2和噻虫嗪以150和300g/hm2均匀喷雾,防治越冬方翅网蝽,结果表明:施药后24h后,高效氯氰菊酯平均防治效果达99.51%;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的平均防治效果在98.10%;阿维菌素乳油平均防治效果为71.81%。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越冬方翅网蝽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鄂西北红椿天然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湖北红椿优良种质资源圃,在鄂西北地区红椿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确定3个环境条件接近的优良天然林分进行优树选择。按3 a和4 a为龄级间隔分组,并对所选候选优树材积进行校正,首选出47株优良候选优树。对生长指标实测计算,设立红椿不同龄级(16~18 a、19~21 a、22~25 a)生长量年平均值和选优基准线。各生长量指标高于年生长量平均值的红椿有19株,高于基准线的单株有15株。对干形、枝下高、冠幅、冠高树高比、分枝角、枝粗细等6个无量纲形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立冠幅、干形和分枝角等3个形质评分因子。通过权重计算确立各形质评分值,复选红椿优树10株,入选率为52.63%。基准线法和形质评分结合选优,既确保了红椿生长指标具有较高的平均增益,又有效避免了因过度评分造成优良遗传性状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