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61篇
  9篇
综合类   236篇
农作物   8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株HN-2为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细菌,通过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鉴定生防菌HN-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以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作为靶标,其发酵上清液的正丁醇萃取粗提物的活性最好,抑菌圈大小为20.93 mm,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70.62 μg/mL。通过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数据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发现,正丁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脂肽类物质,其中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泛革素(fengycin)等。通过显微观察发现正丁醇粗提物可以造成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的生长,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15 d内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对杧果果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贝莱斯芽胞杆菌HN-2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脂肽类物质,其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探究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机制、盆栽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为筛选用于草莓炭疽病绿色防控的高效生防菌提供资源及应用技术。采用平皿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和盆栽灌根法测定了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的生防机制、盆栽防效及其对草莓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炭疽菌LC0220具有较强的竞争、抗生和重寄生作用,菌株GYSW-6m1能迅速占领营养空间,对峙培养3、5和7 d对病菌LC0220抑制率分别为68.06%、71.03%和79.03%,病菌LC0220在含有菌株GYSW-6m1发酵代谢产物平板上培养3、5和7 d抑菌率分别为79.18%、75.81%和76.13%,菌株GYSW-6m1挥发代谢物对病菌LC0220菌丝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菌株GYSW-6m1菌丝可通过接触、缠绕和穿透病菌LC0220的菌丝并引起菌丝消解断裂。菌株GYSW-6m1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盆栽防治效果,处理LC0220+GYSW-6m1防效最显著,防效高达87.23%,处理GYSW-6m1(3 d)+LC0220和LC0220(3 d)+GYSW-6m1防效分别为52.72%和44.76%。棘孢木霉GYSW-6m1对草莓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株高、根长、植株总鲜重和植株总干重均显著增加,促生率分别为7.96%、10.42%、22.54%和34.21%。棘孢木霉GYSW-6m1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资源用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4.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鲁保一号"菌剂对杂草菟丝子生防效果良好,但是受制于菌种退化问题其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对"鲁保一号"菌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明确其菌种培养特性: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佳培养温度为25~28℃,最佳培养pH值为5~8。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进行"鲁保一号"菌株转化,并初步构建了约含2300个阳性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转化子经连续继代6次培养后潮霉素B抗性稳定,随机挑取的20个转化子均能PCR克隆出潮霉素基因,转化子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且筛选抗性能够稳定遗传。以上研究为后期筛选获得致病力稳定的遗传改良菌株,并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复合菌剂,比较了5株芽胞杆菌(菌株CM3、Y-48、Lh-1、Y-30和Y-9)在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比例下对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hebromicoia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抑菌效果的最佳的组合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其防治效果。抑菌试验表明,由巨大芽胞杆菌Y-30和解淀粉芽胞杆菌CM3按照2:1配比而成的组合抑菌率达到59.46%,比菌株Y-48的抑菌率高出13.86%(单菌株中抑菌率最高的菌株,抑菌率为52.22%),比单菌株Y-30和CM3分别提高72.65%和25.22%。盆栽试验证实,复合菌处理对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68.69%,比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提高了23.63%;同时,复合菌处理还有效的促进了草莓的生长,草莓株高、叶片面积、根鲜重以及茎叶鲜重都有显著提高。本试验为复合菌剂应用于草莓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温郁金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郁金炭疽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的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小点,病斑外面环绕一层黄色晕圈,严重时多个病斑联合造成叶片卷缩和枯死,2016年我们从海南省的温郁金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本,经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多基因谱系分析方法,确定其病原菌为郁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urcumae(Syd.)E.J.ButlerBisby。  相似文献   
8.
由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引起的柑桔褐斑病和炭疽病是重庆万州地区红桔的主要真菌病害。为筛选适合万州地区发展的柑桔品种,采用离体叶片室内人工接种和病情指数抗性评价方法探讨了16份宽皮柑桔种质对柑桔褐斑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柑桔褐斑病菌,不知火桔橙、W?默科特、春见桔橙和温州蜜柑为高抗种质;对于柑桔炭疽病菌,不知火桔橙、W?默科特、蔓生红桔和苏红为高抗种质。综合考虑,重庆万州地区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鹅蛋红桔、福桔、安江红桔、不知火桔橙和W?默科特等宽皮柑桔进行品种替换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三重PCR检测黄瓜炭疽病菌、菌核病菌和细菌性萎蔫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王伟 《植物病理学报》2014,44(2):129-138
 本试验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黄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和黄瓜细菌性萎蔫病(Erwinia tracheiphila)等黄瓜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三重PCR检测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三重PCR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进行退火温度优化, 并以3个引物组、Taq DNA聚合酶、dNTP和Mg2+ 共6因素3水平进行多重PCR体系优化, 成功建立了适合黄瓜主要病害的三重PCR最佳检测体系, 即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0.24 μmol·L-1 CY1/CY2;0.72 μmol·L-1 SSFWD/SSREV;0.336 μmol·L-1 ET-P1/ ET-P2;1 U Taq聚合酶;0.15 mmol·L-1 dNTP;1 mmol·L-1 MgCl2, 最适退火温度为63℃。该方法能够快速从田间黄瓜发病植株和根围土壤中将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萎蔫病菌检测出来, 灵敏度可以达到10 pg·μL-1。  相似文献   
10.
炭疽病是多花黄精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从重庆市万州区采集疑似为炭疽病的多花黄精病叶,分离培养获得了培养性状不同的2株炭疽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2株菌株都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利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β-微管蛋白(TUB)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2株菌株分别与松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和博宁炭疽菌C.boninense聚在一起,形成明显分支。结合形态学特点,确定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松针炭疽菌C.fioriniae和博宁炭疽菌C.boninense。其中松针炭疽菌C.fioriniae引起黄精炭疽病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